您当前位置: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 学科教学 >> 政治 >> 浏览信息
践行陶行知教育理论 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
[来源:本人原创 | 作者:刘宝功 | 日期:2015-9-18 21:02:26 ] 字体:[ ]

践行陶行知教育理论   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

             ——浅谈“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江苏省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刘宝功      225411        

内容摘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它和当前的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息息相通、一脉相承的。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自觉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于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生活化   新课程   政治课堂  

 

一.理论篇

1“生活教育”理论与新课程理念

1“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强调的是教育与生活相结合,以生活为中心。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生活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反对教育脱离生活。“社会即学校”。强调的是社会与学校的结合。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反对学校教育脱离社会实际。“教学做合一”。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能运用活的知识的能力,反对教学脱离实际。

2新课程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确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学生生活的联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这表明教学生活化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

3)两者关系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针对传统教育“与生活相背离、与社会相背离、与实践相背离”弊端的基础上提出的现代教育理论。而新课程改革理念则是针对应试教育“分数至上、升学为王、高分低能”弊端的基础上提出的素质教育理论。两者具有息息相通之处。两者都强调课堂教学要立足生活,反映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打破教学与生活两张皮。由此可见,打造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既是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需要,也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需要。

二.践行篇

(一)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大致如下:

       生活(导入)——→课堂(生活化)——→生活(回归)

1从“生活→课堂”:是指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意识地把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跟学生现实生活实际贴近的生活素材充实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来感悟生活、激发兴趣,分析生活、活化知识。

2从“课堂→生活”:是指教学要注重课本知识的回归,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找准教材理论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布置一些生活化的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将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现实社会生活实际,使学生知识在运用中探究生活、体验生活、发展生活。

(二)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具体践行有:

1.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导入情境。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是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的心理准备期。课堂导入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进入课堂状态的快慢。因此要想在课堂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在课堂导入上下功夫,而生活化的课堂导入就是有益的尝试。为此教师要以日常的生活现象、生活素材为课堂教学的载体,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相融合,创设有效的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共鸣,以此来唤发学生对新知识探究热情。

    例如,在讲“影响消费的因素”这一知识点时,我没有直接把影响消费的具体因素告诉学生,而是利用学生都有购买衣服的已有生活体验,创设了这样的生活化导入情境:同学们在选购衣服时,主要目的是什么?会考虑哪些因素?受哪些心理影响……。这种课堂导入由于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为背景,创设的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因此学生参与很积极主动,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顺利拉开新课帷幕,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目前高中政治课难以得到学生的喜欢,一方面是因为其内容的理论性过强,抽象度较高,且教材所举事例因受时空制约,往往有时太虚太远,难以触及学生精神深处;另一方面是因为部分教师教学中存在着从课本中来,到课本中去空洞说教现象,所以难以调动学生兴趣。陶行知先生曾认为: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因此,政治教师应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发掘教材外的教学资源,不断用鲜活的生活素材来充实教材。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来修筑学习跑道,达到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知识点时,我针对学生都有骑自行车的生活经验,就创设了这样的举例情境:同学们都会骑车,但同学们是先掌握骑车技术后再去练习骑车的,还是在骑车过程中摸索和掌握骑车技术的?这样的举例情境实现了书本知识的生活化,抽象原理的形象化,深奥内容的通俗化,触及了学生的神经,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取得较好效果。

3.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观指出:课程不应仅仅理解为教材,而应当看做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使学生参与活动,增加体验,获得发展。因此,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单向教学方式,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双向教学方式。如通过“辩论赛”、“新闻发布会”、“实话实说”、“多媒体视频”等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参与。通过互动、探究等不同方式来组织教学情境,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过程的满足。

例如,在讲“矛盾的主次方面”知识点时,我根据学生都有上网经验的生活实际,在班里组织了一场“网络影响利与弊”的辩论赛:即按观点把班上同学分成正反两大阵营,先在阵营内部讨论整理各自的观点,然后由双方派代表陈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师生互动小结。这种互动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使同学们参与热情很高,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而且在互动中领会了教材,体验了生活,增强了能力。

4.创设生活化课堂作业布置。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把握教学目标,它说明了我们要由过去注重知识传授到现在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陶行知先生也强调“教学做合一”。学习高中政治也不是纯粹为了考试,而在于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指导社会生活。所以,知识必须回归生活,理论必须回归实际。当然这里的回归,不只是书本知识的简单回顾和再现,而是更为广泛现实的社会生活参与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等。

例如,在讲了《经济生活》“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知识点后,我布置了这样的生活化的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深入超市、工厂、居民家庭进行实地调查,并用一周的时间完成《关于价格上涨对居民生活或工厂影响的调查报告》。一周后,我选出三份有代表性的报告展示给学生:通过一份对超市商品价格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了价格影响需求的一般性规律;通过一份来自居民家庭的调查分析,让学生明白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反应程度是不同的;通过一份来自工厂的调查报告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了价格变动调节生产的同时,也给生产者和经营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之,通过这种生活化的社会实践调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也使学生体验了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体会到了理论在生活实践中的价值,激发了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达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三.总结篇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要让我们的政治教学不成为死教学,要政治课堂“清如许”,就必须“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源头活水就是生活!为此,我们要树立“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让生活回到我们的课堂,激活我们的课堂;让课堂服务于生活,运用所学知识品味生活、适应生活。只有这样,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才能实现教育与生活的双赢,新课程改革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本文系江苏省第五届“行知杯”论文比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