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 学校介绍 >> 校园文化 >> 浏览信息
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我能行”信心激励办学特色建设报告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佚名 | 日期:2018-11-14 21:21:24 ] 字体:[ ]

普通高中教育既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也是为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进行准备的教育。基于此,学校根据地方历史文化、办学的实际情形、学校的资源特色,开展了以我能行信心激励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办学特色的探索。

一、我能行信心激励教育的建设成果。

我是四中学生,我非常聪明,我潜力无穷,我已踏上成功之路,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我庄严宣誓:托起家庭希望,肩负学校光荣,尊重老师教导,静、专、思、主;勤、细、实、恒,刻苦学习,遵守纪律,加强锻炼,全面发展,学习高标准,拼搏无极限。我自信,我努力,我成功!

亮剑试锋芒,青春正当时拼一载春秋,搏一生无悔人生因冲刺而精彩”……

走进四中校园,充耳所闻的,是清晰而震撼的宣誓;放眼所见的,是充满激情的环境布置。整个校园的氛围,无时无地,不给人以一种昂扬奋发之感。

四中的目标定位应放在对专科生、高职学生的录取上。建校之初,曾有专家这样友情提醒。

泰兴市教育局将我校高考本二目标人数确定为50人;社会、家长、也普遍认为:每年能有50人进入本科线,应该就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因为我校的高一学生,进校的中考成绩,能进入泰兴市前4000名的不足300人,前3500名的更是少之又少,不足100人。然而经过四中三年的自我激励,朴实努力,韧性奋斗, 2007年,首次高考,四中异军突起,416人进入省本二控制线。近十倍于设想目标,大大出乎市局、同行的意料,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轰动效应。当初许多中考成绩平平的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对高考不抱任何幻想,最终却在高考后收获了一个又一个惊喜。他们输在了中考,却赢在高考。绚丽华彩的人生篇章,从泰兴四中掀开崭新的一页。其后,四中高考录取本二人数,每年均在400人左右,2008年接近500人。2017年高考本科率87%2018年高考本科率84.3%,高二学业水平测试一次性通过率每年均在99%以上,达到了四星级学校的水平,位居泰州市三星高中之首。

今天,走进四中,迈向成功已成了百姓热议、同行关注和媒体解读焦点。

2014年,当年的中考成绩未能进入重点高中的韩雨同学,最终以386分,泰兴市第17名,录取东南大学。94日,《扬子晚报》以《四中飞出的金凤凰》为题,专题报道了我校以最普通的生源、取得了最不俗的办学成绩。2017年,张帆同学以386分,列全省第2055名,再次轰动全市。

2014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我校科技社团机器人团队,首次参加,在189支不乏名校的众多四星级高中代表队中一鸣惊人:荣获了2个冠军、4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4个优胜奖。中科院院士吴宏鑫教授亲自为我校师生颁奖。这一喜讯,也迅速被泰兴市政府门户网站,推荐在泰州市政府门户网转载,泰州日报社专题采访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此后连续四年,在这一国家级赛事上,学校机器人团队又获29个奖项。

十年来,我校以教书为主的教师队伍,迅速成长为育人型、学术型、研究型教师队伍。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学校现有正高级教师1人、江苏省特级教师 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1人、特级教师培养对象2人、泰州市名教师2人、泰州市“311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2人。省市级骨干教师35人,其中学科带头人10人、教学能手12人、教坛新秀13人,覆盖了12门学科;另有县市级骨干教师90人,校级骨干教师50人。众多教师频频在国家、省、市教学竞赛和评优评先中获奖2015-2017年,学校申报并承担了省级课题7项、市级课题13项,其中多项课题已经顺利结题并通过鉴定;2018年上半年,我校有18个泰兴市级课题顺利通过开题,10个泰兴市级课题顺利结题,一个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经泰州市教科所审核通过。

十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管理创新模式学校、全国足球特色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教育学会系统先进单位、江苏省开展冬季三项百日锻炼活动先进学校、江苏省第五届阳光体育优秀组织奖、江苏省教育厅首批STEM项目实施学校、泰州市创建文明单位工作先进单位、泰州市阳光体育运动先进学校、泰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泰州市一校一品党建示范校、泰州市绿色学校等国家、省、市表彰奖励61项。

从身残志坚的编程高手王宁,到运动健将吕文鹏;从校园歌者汤陈兵,到美德少年刘子达;从孝道典范贲桃兰,到泰兴师德模范余斌、黄桥好人叶乐美。一所办学仅十年左右的学校,只有最普通的老师和学生,却让他们从精神、气质,到人格、文化、风貌等方面均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二、我能行信心激励教育的基本概念

   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由原长生中学、三里中学、霍庄中学、南新中学等4所农村薄弱学校于2004年撤并于黄桥组建而成,2014年横垛中学又整体并入。虽然是一所按四星级普通高中标准新建的现代化学校,然而学校举债严重、生源层次受限、优秀教师偏少,整个学校,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对未来均缺乏信心。

而学校所在的黄桥镇却是一个千年古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英才辈出。近现代以来,先后培育出了中国现代地质学之父丁文江、文化部副部长丁西林、生命科学家王德宝等著名人物;同时黄桥又是一个革命老区,著名的黄桥战役所在之地。黄桥战役是以弱胜强、由弱变强的典范战例。相信自己、以弱胜强、不畏艰难、敢拼能赢的东进精神也深深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黄桥人,使他们能自信地去改变现实,能从容地去憧憬未来。

因而,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命的闪光体,也是一块璞玉,或是未加雕琢,或是暂时蒙上了灰尘,或是错放了位置,从而导致了消沉,才被贴上了低劣的标签。学校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教育不仅只是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应该是育人,培养学生的一种精神,一种能力,一项特长,是对生命的涵养,是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载体。它不是100米跑,而是贯穿于整个人生的马拉松。

基于此,我们认为我能行信心激励教育是指为了人的发展,帮助人的成功。面对不如意的现实,学生、老师、学校不妄自菲薄,不抛弃,不放弃,关爱每个人,指导共性,挖掘个性。充分激发人自身蕴藏着的教育力量,鼓励每个人更好地认识世界,感知自己的存在,依靠素质和能力培养,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从低到高,从而有效地提高升学率,并奠基蓬蓬勃勃的生命未来,肩负起教育的使命。

在东进精神的依托下,学校还遵循教育的规律,进一步挖我能行信心激励教育的文化内蕴,构建了超越今天、超越自己的校训、团结、守纪、求实、进取的校风、爱生、敬业、务实、创新的教风、崇德、勤学、奋发、超越的学风。尊重学生的人格与生命价值,改善学生成长的环境,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满足社会的需求。学校也因学生成长、教师创造、社会要求的三者和谐,彰显显性和隐性的质量。即学生、老师、学校,无论是在学业水平,还是在素质能力上,均能由进校时的低下不足,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以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向善之人为己责,涵养教育智慧,收获生命精彩。

三、我能行信心激励教育的理论基础

美国哈佛大学詹姆斯教授研究激励问题而得出这样一个著名论断: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发挥不过20%30%;实施激励后,人的能力可能发挥到80%90%

素质教育的动力之源在于人之本身。生命具有自我发展的机能,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力量必然蕴藏于人自身,在于唤醒、激发和引导生命成长。而尽力创造公平、优质的学校教育环境,多给予他人信任、尊重、理解和适度的包容,让每个人享受愉快、阳光的学校生活,能全面奠基生命的素质发展,开启生命的无限可能。

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人的发展的广度与深度,是衡量学校教育特色品位的根本尺度。强调人的主体地位,由一元走向多元。人的知情意行等诸要素在发展过程中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体。同时,教育系统内部要素与结构、结构与功能、功能与环境等也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充分释放师生的最大潜能,使他们能主动追求和实现个人对未来社会的价值。

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学校办学以教师为本;放眼于人各要素的全面发展,构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追求的共同体。创造一定的条件,努力营造学生、教师、学校协同发展的校园文化生态。眼中有生命,心中有学生,打开心门,才能激发潜能,将生源劣势变成发展优势;才能做到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一般的学生变得优秀,潜能有待开发的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才能形成多元协同效应。

 “激励教育素来为古今中外教育者所重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好学”“乐学,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助产术,裴斯泰洛齐的展现法,这些思想都十分重视学生潜能的挖掘,德国教育家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教育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活动必须符合社会需要,并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教育是以塑造人为直接目的与结果的。激励作为社会个人、有力动机和正确目标的统一体,本身具有教育性。激励教育是以激励的方式来实现育人的目的,通过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正当需求,引导激发其潜在的动机,调动其自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学校既定的教育目标。激励教育基于尊重,重在立志。激励教育要求教育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使学生自尊、自重和自主,引导学生理清目标、明晰规划,进而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自身发展水平。

因而,对学生进行激励,就是唤醒和鼓舞学生,在尊重学生主体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激励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开发人的行为资源,强化人的能动行为,推动师生行为朝着学校目标接近,最终实现人的发展。

因为低进,所以激励,因为激励,而能行动,而能高出。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校内外支持促进教育的物力、人力、信息等方面的内外因素和条件,可为师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发展以合格为基线,以特长为引领,实现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发展以师德为先,以师能为基,通过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来实现自身师德与师能的和谐发展。师生和谐发展的学校就是师生共同和谐发展,同时又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

四、我能行信心激励教育的目标框架

1.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贴近学生最佳发展区,施教,因开发,推进适合的教育,进行生命走向、生命智慧、生命情感、生命意志的发掘和培育,激发潜能,张扬个性,开启适合每个学生的优化发展路径,向着生命卓越的星空释放着能量。

2.突破组织外驱动主导模式,回归自主发展的逻辑本位,促进教师学科教学和学校教育专业发展双向并举,从以分数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刚性教育为主以刚柔相济的教育全力转向。铸造师魂,激发主体精神,把学校人力资源的潜能激发、聚集、释放为学校发展的强劲势能。

3.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岗位责任制、经费包干制的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下移管理重心,建立以年级组为中心的自主管理体系。最大化聚集、释放人本管理的组织效能和个体生命的创造潜能。

4.促进课堂从以教代学以教导学对话生成,精讲巧练转变,着力于学习能力培育的认知系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心理引导的动力系统,多向激发的课堂交往系统,减少低效教学的管理系统和发掘、生成、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的信息转换系统,培育学习动力型课堂,实现教学管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高效。

5.形成以校本文化建设为取向的服务制度和支持机制,全校教职员工通过强化服务理念和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水平,规范与引导学生自主教育、自我服务,使学生的校园生活充满青春与阳光,让每一个人都获得健康发展。

五、我能行信心激励教育的建设思路

   (一)挖掘潜能,人人提高的学生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学生第一,质量至上的办学理念引领下,以培养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心理自强的新时代中学生为目标,通过关注人、关注更多的人、关注人的更多方面,将信心激励教育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及管理的各个层面。

1、开齐开足开好所有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积极开设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视研究性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重要作用,注意提高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锻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用好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学生的文体活动、社团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得到切实的开展,为提高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2、因材施教,推进适合的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进步。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为途径,实行教师人人做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德育导师制,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成员的帮扶导师组,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方面为一些需要关爱的特殊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亲情化的指导和帮助。导师依据以心沟通、以诚交流、以德树德、以情动情、以志励志、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履行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的职责,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不仅在学习上关心、帮助特殊学生,还从思想、生活、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等各方面关注这类学生的成长。

3、构建了内力激发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建立学校和年级的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及各班自主管理监督岗,他们在值周、值日教师指导下,协助有关部门从事学生管理;学校运动会、艺术节、英语周、科技活动月等大型活动,都有学生参与设计、组织,校园之声广播台、校报校刊、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都是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运行。

    走进心灵、孕育情感、开发差异、激活潜能。变分数唯一指标综合,变主体单一全员参与,变选拔淘汰为主激励发展为主,进行学生道德、心理、学业素质和活动表现等全面评价,在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基础上,每学期还要评选学校、年级、班级的学习之星管理之星等各种学生之星,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评价激励,从而迎来生命蓬勃的力量。

(二)师能为上,铸造师魂的教师发展

教师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教师的发展程度决定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1、促进教师转型,解决师生相互适应。

以大气包容的学校环境,关爱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改变教师居高临下的灌输式教学,转向互动式教学;改变教师需求主导型教学,转向学生需求主导型教学。探索情感教育,尝试情感管理。能够根据学生需要适时调整,从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从以分数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从以刚性教育为主以刚柔相济的教育转变。

2、教书与育人并重。

改变教师发展的组织外驱动主导模式,回归教师自主发展的逻辑本位,促进教师学科教学专业发展和学校教育专业发展双向并举,制定差异推进,整体提升,发展个性的教师专业发展思路,促使教师由教书匠向会育人的教师转变,由只有个性特征的老师向能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教师转变,让教师在充分发挥才能的过程中,实现最大化发展和最大化价值,赢得学校和教师协调发展、联动共生。

3、创新教师潜能发挥的激励机制

建立良好的激励环境和激励机制,对不同人才采取恰当的激励策略,让有能力愿意做事的人尽量有较多的事做;让愿意做又想把事做好的人尽量有事做。

学校各种岗位和重大活动,都由教师自主申报,按双向选择,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目标管理的办法进行岗位竞聘:学校聘任年级主任,年级主任聘任班主任,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双向选聘;按需设岗,录用时尽可能照顾教师特长;在双向聘任基础上微调班级教师搭配,尽可能做到优势互补。从而建立起能者上、庸者下,优者胜、劣者汰的人才竞争和流动机制,实现了教师从身份管理岗位管理的转变,促进了教师差异发展和队伍结构优化,增强了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分层次制定教师考核标准,教师自评、教研组评、生评、年级组综合评价和学校终评结合,从师德师风、教学质量、公开课、指导学生成绩、科研成果等方面,全面评估教师工作绩效和专业发展水平。同时引导教师自我剖析教学案例和成长过程,审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决策、行为和效果,明确所处的成长阶段,找到优势、差距和努力方向。

4、构筑教师差异发展平台

根据教师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求,分段分层提出专业发展要求,帮助教师规划职业生涯,搭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名师专业发展三级平台,让各个层次的教师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点,选择适合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新教师和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向优秀教师拜师学艺,尽快进入教学正轨;骨干教师在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带领下尽快成为专业行家;知名老师则尽快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同时,以青蓝工程名师工程,促进优秀青年教师、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知名教师发展。试行导师资格制,通过自我申报、赛课,确定导师资格,经双向选择确定师徒关系,增强了教师结对帮扶的实效。建立多层次、制度化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把学习变为教师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开展赛课、评选科研课改先进集体和个人、德育先进个人等活动,筑起了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又一个长效性平台。

5、放大教师专业发展的科研助力

推进一人一社团,一人一课题活动,引导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反思、展开网上交流,展示、推广科研成果……借助专家资源,结合校本实际,形成国家、省、市、校级课题网络。展开课堂管理、师生关系、情感渗透等问题的研究。

将校本研究分解为学习式研究、专题式研究、问题式研究和课题式研究等形式,根据教师水平差异展开四个层级的校本研修:组织有一定研究水平、能进行课题研究的教师展开课题实验研究;不能做课题研究的进行专题研究;不能做专题研究的从事某项研究的实验工作;其余教师主要进行教育科研成果的实践运用。构建科研智力资源和课题网络,以对话式课题为主线,差异开发、分层推进,把科研过程变成了促进教师自造再生的过程。

(三)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学校管理

构建科学、高效的人本管理模式,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岗位责任制、经费包干制管理运行机制。实行岗位申报、全员聘任责任首问、项目负责等自主管理实践。公示学校所需岗位,从中层干部到教研组长,从班主任到任课教师,都面向全体教师公开招聘。自愿申请,竞聘演讲,择优聘用。使用中发现,发现中培养,培养中提升,让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改革传统的直线职能式管理,建立以年级组为中心的自主管理体系。年级组拥有职、权、责、利相对统一的独立管理功能,具有本年级教师和班主任聘任、绩效考核、年级经费管理等权限,接受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进一步下移管理重心,学校发展目标分解到职能部门、年级组及教师个人,使学校发展目标和团体目标、个人目标融为一体,创造了巨大的自主管理空间,最大化聚集、释放各组织单元和个体生命的创造潜能。

(五)对话生成,精讲巧练的课堂建设

以我校省教研室立项课题《对话式课堂教学研究》为依托,优化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推动高效课堂建设,逐步形成对话生成,精讲巧练课堂模式。

1、把握学生的认知差异,分析当前认知状态,研究影响认知的基本因素,选择适合学生成长的认知策略;指导学生学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激情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掘情感教学的动力调节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顽强拼搏的学习态度和健康的学习心态,克服、消除学习心理障碍。

3、增强教师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减少、消除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障碍,实现课堂教学活动的双向和多向交往。

4、加强课堂管理,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倡导个性化教学,消除无效、负效教学行为,减少低效教学行为,落实课堂教学责任追究制。

5、充分发掘课程和教学过程生成的教学资源,多元化开掘信息流动的渠道,促进信息有效交流、转换,实现教学信息的有效传输与转换。

教师作为对话的引导者、倾听者、合作者,从设置对话话题、把握对话时机、丰富对话形式、营造对话氛围、制定对话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研究,形成师生互动、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最终形成以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自我对话为主的五重对话教学模式,把对话、交流、分享、共探等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途径,构建立起高效的信息交流体系。教师以有意无意的激励性点评,让学生处处受到激励,时时引领,与作为建构者与学习者的学生共同发展。

(六)精神引领,聚心合力的文化氛围

校园是师生的精神家园,深层次、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是提高办学质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之一。为此,学校充分依托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科优势,从不同层面着手思考和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各种不同主题的文化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占学校主导地位的学校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价值判断和文化自觉,让优美的文化和缤纷的色彩净化师生的心灵,陶冶师生的情操,丰厚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办学内涵,从而激励师生前进。

1、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的教育资源,让学校的每一座建筑、每一面墙壁、每一处景点,甚至每一株树木、每一片绿地都能和谐一致,共同发挥多方面的激励教育功能。尤其是精心布置教学区域,将三幢教学楼,分为三个模块,形成三个主题,又共同指向我能行的理念:高一,习惯的养成;高二,信心的树立;高三,榜样的力量。以身边人物、名人精英、知名校友,使学生时时感染,相信自己,激励自己,能够成功。

2、实行三年一贯制的阅读经典活动,向师生推荐6-10本名著,并精选师生的读书心得进行展示,将启智的内驱力、文化的凝聚力、德育的穿透力和心灵的震撼力积聚成促进中学生生命整体生成的原动力。开展时事新闻阅读与演讲活动, 使同学们敢讲、敢说、敢联想,大胆走向前台,展示自我。

3、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等活动,开展体育运动会和校园歌手才艺表演,坚持每天的阳光跑操,不断增强同学们的身体素质,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展了他们的视野,提高艺术素养,陶冶高尚情操,为课余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色彩,为同学们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全面的舞台,使同学们在活动中具有更高品位的素质,笑对每一天。

4、建设人文校园。评选感动四中十大人物和事件:以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迹,让全校师生在被别人感动的同时又都感动了别人,进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学校和各年级根据实际情况拟定全校、各年级、各班级的宣誓词和跑操口号,每天第一节课前、跑操、升旗、集会时宣誓。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反复的庄严宣誓和呼号中,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以形成一种心理暗示:四中学生,潜力无穷,勤学苦练,我必成功。 真正达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全校学生自觉做到: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阔气比志气。人人有灿烂的心情,志存高远;个个有坚忍不拔的意志,百折不挠;时时有追求成功的精神,一往无前。

 2009年,从我校走出,考上中国科技大学的余果同学,在《寄言四中学弟学妹》里这样写道:

高考前夕,我以特聘黄桥红色导游的身份,正带领全班同学参观东进纪念馆,遇到了我初三的班主任也带队前来,他顺口鼓励了我一下。因为我在他的印象中,我这个成绩一般、字不甚好、不爱提问、上课老打瞌睡的学生,对老师的礼貌还是可圈点的。然而当活动结束送别老师时,老师一连用了8没想到,真没想到!还说:从今年起,我要在我的班级,我的学校,我们村,我们镇,大力宣传四高,鼓励更多的小孩到四高学习。

是的,我的字写好了,解说言语流畅,气氛热烈!三年的四高学习生活,让我在精神、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都产生发巨大的变化。当然,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变化,没有四中所有同学的变化,也就不可能有我的变化。回想高一刚进校时,班主任对我们说,你们当中一定有人考入985高校。我们所有的人沉默不言,但私下里均不以为然,就凭四中,就凭我们这智商,学死了也是考不中的。不是我们不向往,而是目标太高远。远得实在是看不见,够不着,就连家长们对我们基本上也是不抱太大希望的。但是,如果你们能够按照学校的要求,抓实非智力因素,我们的梦想,就会渐渐清晰;我们的人生,就会华丽转变。

这个当年只考上泰兴三流高中”——四中的学生,三年后创造了奇迹,匪夷所思,大大出乎全家、亲友、邻人的意料。

这就是我校我能行信心激励教育所创造的奇迹。这也是全校师生众志成城、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特色建设的内涵,使之更充实、更贴近学校实际,努力成为学校的品牌文化。四高人矢志追求,艰辛探索,将不断探索学校特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