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 学科教学 >> 政治 >> 浏览信息
哲学选修第四课教案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房俊 | 日期:2018-11-4 10:51:52 ] 字体:[ ]

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高三政治《哲学生活》教案学案一体化

 号:002             时间:2018824              高三政治备课组

备课人:房俊            课题:探究世界的本质

 

【考点呈现】

考点10、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考点1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考点12、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考点13、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自主复习】

考点10、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物质的含义:物质是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理解:所谓“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就是说,物质具有              ,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或是否承认它的存在,它都客观地存在着,                     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所谓“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就是说物质具有         ,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

                     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具有独立性――物质可以独立于               而客观存在。  

⑤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间的关系是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考点1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            长期发展的产物。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也是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4、因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③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④世界统一于物质。⑤世界是物质的。

考点12、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①物质是      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                           ②运动是     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两种错误的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所谓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             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运动是        、无条件的、       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的。物质世界是                     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          和诡辩论。

考点13、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特征:①规律是       的。是不以              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注:规律是客观的,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                         

4、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             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             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合作探究、重点难点突破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客观实在

理解:所谓“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就是说,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或是否承认它的存在,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所谓“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就是说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具有独立性――物质可以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客观存在。  

⑤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间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1我们应这样认识物质概念①它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②它是在概括万事万物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即客观实在这一共同根本特性的基础上形成的③它是世界的本质④它是抽象的、虚幻的东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2、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两种错误的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所谓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列选项中“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C.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  D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3、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特征: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注:规律是客观的,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4、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3 研究发现,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  )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4李克强总理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  )

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

D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1、下列诗句中,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

C.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D.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多年将“稳中求进”设定为每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防控债务风险首次被单列为主要工作任务。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A.注重量的积累                         B.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C.矛盾主次方面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把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世界末日是虚构的,但人类面对的危机是真实的。“世界比我们伟大,不会按我们的想法行事;我们比世界渺小,必须遵循它的法则。”本杰明•惠奇科特这句话告诉我们

  A.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B.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遵循规律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4、下列观点正确反映运动和静止关系的是

    A.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B.江河竞注而不流

    C.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          D.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5如果不顺应自然规律仅凭人们的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新的生态系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而且最终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生态系统是自然形成的,人们如果仅凭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生态系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是因为(    

     A.人与自然界是难以和谐相处的      B.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D.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6、“天有其时,地有其材,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天论》中的这段话意思是说:天有时令变化,地有丰富资源,人能治理并利用天时地利,这就叫做能与天地相配合。这其中包含的哲理有①事物运动时有规律的 ②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 ③物质是运动的固有属性 ④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7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8、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是(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

9《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10、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下列观点中与其不相同的是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飞矢不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12、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这两句诗词,主要反映的哲理是

A、世界的物质性                 B、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C、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13、“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