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 办公部门 >> 校长室 >> 浏览信息
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创建四星级普通高中工作汇报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佚名 | 日期:2018-12-17 16:04:41 ] 字体:[ ]

尊敬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全体师生,对各位专家、各位领导的光临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信心激励 ‘我能行’,无畏进取谱新篇”。

我校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在抗战烽火中成立的霍庄中学。现今的校区,是2004年泰兴市委、市政府先后撤并5所农村高中,易地新建而成的。2006年,我校晋升为江苏省三星级高中,先后获得了全国管理创新模式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江苏省教育学会系统先进单位、江苏省第五届阳光体育优秀组织奖、江苏省首批STEM项目试点学校、泰州市 “一校一品”党建示范校、泰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等国家、省、市表彰奖励61项。20152017年,学校连续三年获得泰兴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综合考核高中组一等奖。

2016年,学校正式启动四星创建工作,泰兴市、黄桥镇两级政府以及泰州市、泰兴市两级教育主管部门,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扶持。今年暑假,泰兴市教育局安排专项资金,为我校所有教室安装智能交互一体机,更换空调,更新教师电子阅览室。我校路面黑色化提案已通过市政府审核,将于近期实施。泰州市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局长奚爱国,副局长封留才,基教处处长周燕霞,基教处副处长赵长有,泰兴市教育局局长夏立新,副局长董泽华等领导,先后10多次来校专题指导四星创建工作,并多次要求局机关相关职能科室来校现场解决问题。学校所在地黄桥镇党委书记耿元进亲自带领班子成员来校指导,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可以说,学校的创建工作得到了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是一项深得人心的民心工程。

下面,我就学校 “我能行”办学特色,简要汇报一下四星高中创建工作。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文化古镇,革命老区——“我能行”的萌发沃土。

我校地处革命老区,虽然易地新建,但硬件设施、生源质量与其他地区仍有较大差距。因而在全面推进适合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吸纳“无畏进取”的地方文化精髓,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组建之初,学校延续几所农村中学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之风,提出了“敢拼争先,实干兴校”的办学特色。以自己的实干付出,提升学校档次,让老区更多的孩子挤进大学之门,改变命运。

2006年学校与泰兴城区的两所高中,一同成功晋升三星高中,拉平了城乡学校档次,但依然未能根本改变我校优秀教师偏少、生源层次偏低的状况。我校审时度势,依托“无畏进取”的黄桥地域文化与精神,提出了“信心激励,低进高出”的办学特色,激励广大师生自信地去改变现实,从容地去憧憬未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趋于稳定,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学校经过进一步挖掘、提炼与加工,提出“我能行”办学特色。

相较于“低进高出”,“我能行”以“师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彰显,生命成长”为根本宗旨。在办学目标上,不再着重于部分人的成功,而是注重所有人的全面发展;在教育方式上,不再着力于外在的逼迫,而是致力于内心需求的引导;在对效率的追求上,不再急功近利,而是循序渐进,润物无声。

在践行这一办学特色的过程中,我校以环境育人、活动育人、课程育人为主要抓手,时时处处渗透信心激励教育。20184月,学校申报的《基于文化古镇和革命老区精神传承的信心激励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被泰兴市教师发展中心立项并开题,并拟在适当的时机把该课题升格为省级课题。可以说,我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有一个清晰的传承和提升过程。

二、以生为本,立德为先——“我能行”的导航灯塔。

习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为了使这一根本任务落地生根,我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育人:

重视环境育人。从杏坛苑、睿秀峰、翰林苑、德彰园、四季园到橱窗、灯箱、横幅、报廊,每一棵草木,每一面墙壁,无不渗透育人的智慧;每一句格言、每一句标语,无不昭示信心的力量。

重视活动育人。传承地方传统文化,打好学生精神底子。邀请林任申、吕耕樵等民俗专家来校举行地方历史文化系列讲座。组织学生参观黄桥新四军纪念馆、横垛刁家网江浙泰兴独立支部,寻访抗战老军人,举行红歌比赛,感受老一辈的强大自信与无畏精神,不忘初心,铸就信念。开展社区活动,让学生深入黄桥革命老区的古镇和乡村,传承文化,感受生活,学以致用,热爱家乡。这一系列活动,让广大师生感悟到黄桥老区人民不畏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也激发了自己奋发有为的信心。

开展多种主题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利用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组织策划感恩主题活动;利用清明节、国家公祭日等纪念日开展缅怀先烈、牢记使命的主题活动;邀请黄桥公安分局领导担任法制副校长,正常到校举行法制专题讲座,增强学生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加强八礼四仪教育,开展文明礼仪月活动,每月进行文明班级和文明宿舍评比,使学生的行为得到有效规范。

丰富各类社团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我校学生社团组织结构规范、健全,活动丰富。先后组建了54个社团,如新竹文学社、国学社、创客社、机器人社、足球社、梦幻篮球社、爱心传递社等。社团活动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学生自主成长的重要平台,有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搭建多种舞台,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组织对联大赛、作文竞赛、演讲比赛、校园歌手大赛、书画比赛、象棋比赛、田径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多渠道、多层次为学生提供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加强自我认同。

重视课程育人。引导教师开发选修课程,丰富学生的选课内容,学校先后开发了以文学类、艺术类、实用类、地方特色类等为主题的64门校本课程。如历史组编写的《黄桥的那年那人那事》,20171月被江苏省教育研究室评为优秀校本课程二等奖,并在我校高一、高二年级具体实施。注重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如生物组编写了《学业水平高中生物A计划》、《高考生物A计划》,语文组编写了《说理文选读》。在实施过程中,推行“行政班+走班”教学组织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为选择和分层学习提供了多种可能。

这一系列活动,以德为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像一座座灯塔引导学生穿越迷雾,不断展示自我,走向成功,收获自信。近几年来我校有近千人次在学科、科技、艺术、体育等比赛中获奖,其中国家级、省级获奖近200人次。特别是在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上,我校每年都能拿到5-10个奖项,中科院院士吴宏鑫教授曾亲自为我校师生颁奖。2014年我校面向泰州大市举办了“素质教育‘5+2’工程”汇报活动,充分展示了我校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

三、课题引领,科研兴校——“我能行”的工程基石。

我校教师大多来自农村高中,他们对自己教学态度与责任心从不怀疑,但在理论素养、研究能力、教学水平等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对自己的专业成长,信心不足。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课题研究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平台。

于是,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领教师专业素养全面提升。我们探索出了提升课题研究品质的“三结合”路径。一是理论与行动结合,夯实研究基础。围绕课题研究,要求全体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理论专业书籍,每年至少订阅两种专业核心期刊,写心得体会,发表教研成果,开设公开课。二是引领与自主结合,开拓研究眼界。一方面注重名师专家的引领作用,经常邀请课题研究专家来校指导讲学,依托泰兴市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这一平台,充分利用全市优质资源。另一方面也注重自身研究成果的梳理,积极走出去,发出自己的声音,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升学校的影响力。三是服务与考核结合,保证研究成效。学校专门成立 “校内课题研究考核小组”,帮助教师反思、总结、展示、推广。

5年,我校拥有江苏省教研室立项课题1项,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6项,其中《五维观照下选择语文教学内容的实践研究》、《跟课文学写作》、《依托机器人课程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高中生物论证式教学的适切性研究》等4项省级课题已顺利结题。《五维观照下选择语文教学内容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先后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和《上海教育研究》发表,并作为当年度重要理论研究成果,被《中学语文》杂志专栏介绍。

我校还有泰州市级、泰兴市级课题28项。这些课题,基本覆盖了每一个备课组每一个教师。

这些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教育理念、专业素养、研究能力、课堂效率的不断提升和骨干教师队伍的迅速壮大。现在,我校拥有江苏省特级教师2名(其中外聘1名),特级教师后备人才2名,泰州市三级骨干教师35名,泰兴市三级骨干教师90名。近三年,600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一支育人型、学术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作为一所普通的农村高中,课题数量多,参与广,氛围浓,成果较为丰富,让所有的教师看到了自己的能量所在,不再自我小视。研究课题就像一块块牢固的基石,坚定了广大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信心。

四、对话生成,精讲巧练——“我能行”的最佳舞台。

2007年,我校申报了省教研室立项课题《“对话式”课堂教学研究》,2011年结题,确立了以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自我对话为主要生态样式的“对话生成,精讲巧练”的教学模式和具有校本特色的评价标准体系。

“对话课堂”以“平等、激励、启智”为核心理念,以面向全体学生并促进全面发展为根本追求。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每节课上,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和作业以及评价标准。让每一个学生每节课都能解答问题、展开互动、辩论质疑、独立作业;让每一个学生在知识获得、方法优化、思维训练、情感陶冶等方面均有收获;让课堂成为每一个学生展示进步、收获自信的最佳舞台。

各学科组还在“对话课堂”教学模式的引领下,针对本学科的特点,形成本学科的教学个性特点。其中语文组形成了“导引·搭架·会诊·矫正·展示”作文升格模式,其成果在全国重点刊物《中学语文》上发表,被多家学校借鉴采用,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定影响。

我校每学期都举办 “对话生成,精讲巧练”的教学比赛,定期举行对外开放日活动,多次承办省市大型教研活动。近年来,20多位老师开设泰州市级及以上公开课和专题讲座,数十位老师前往市内外兄弟学校进行送教交流。这些活动扩大了我校“对话式”课堂的影响力。经常邀请魏本亚、黄厚江、王学东等省内外专家学者以及市县教科所、教研室的教研专家来我校讲学指导。在专家引领下,“对话式”课堂模式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精心制作“泰微课”。近年来,我校教师有300多人次获得“A”级以上,同时还充分利用全市 “泰微课”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对话”方式,提升学习效率。2016819日《江苏教育报》头版头条刊登《泰微课,为泰州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一文,其中重点报道了我校整合利用“泰微课”资源的做法和成果。

在“对话式”课堂的引领下,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不断提高,众多教师频频在国家、省、市教学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2017年,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课评比中,我校1人获得教育部优秀,4人获省教研室优秀,24人获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优秀,8人获泰兴市教育局教研室优秀。教师对课堂的自信心越来越强,从而濡染学生,带动了学生学习信心的提升。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将四中办成硬件设施一流、文化内涵深厚、办学特色鲜明、老区人民满意的四星级高中,是全体四中人的共同梦想。十多年的奋斗,从面貌、精神,到人格、文化等方面均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我行,我能行”,成了全校最亮丽的名片。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由于规模办学时间不长,学校的发展现状比照省四星高中的有关创建标准尚有一定差距,省教育评估院专家组在材料评审时对此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我们将牢牢把握创建四星这个契机,虚心接受各位专家的指导意见,加大对学校薄弱方面的整改力度。现在,我们已逐条研究整改方案并形成了专题报告,我们热切期望在座的各位专家在为期两天的现场考察中对我校的创建工作予以指正。

1.提前预备,做好图书管理专业人才招聘工作。

学校及时向市教育局汇报情况,聘请江苏省黄桥中学专业图书管理员肖同长老师为我校图书馆兼职管理员,邀请市教育局档案室主任雍正友,定期指导,检查我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同时提出书面申请,经泰兴市教育局与人事部门协商,同意给我校增加一个名额编制,从2019届师范高校毕业生中,招聘一名图书管理专业人员,以更好地支持我校的图书馆建设工作。

2分别反映师资较强学科教师的具体情况。

我校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数分别为97名、119名,占教师总数的71.5%。特级教师1人,外聘特级教师1人,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培养对象2名,正高级教师1人,泰州市三级骨干教师35人,泰兴市三级骨干教师90人。其中有九门学科各有两名及以上教师在设区及以上范围内享有声誉具有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语文学科,江苏省特级教师兼正高级教师1人,泰州市学科带头人2人。物理学科,江苏省正高级教师1人,泰州市学科带头人2人,泰兴市学科带头人1人。生物学科,江苏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1人,泰州市学科带头人1人,泰兴市学科带头人1人。地理学科,江苏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1人,泰州市学科带头人1人,泰兴市学科带头人3人。历史学科,泰州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县级及以上教学能手、教坛新秀5人。政治学科,泰州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县级及以上教学能手、教坛新秀3人。数学学科,泰州市学科带头人1 人,泰兴市学科带头人1人。化学学科,泰州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县级及以上教学能手、教坛新秀5人。 英语学科,泰兴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县级及以上教学能手、教坛新秀10人。

3充分反映“基本建立适应课改要求的管理模式”方面的情况,以及“发挥示范作用”方面的材料。

从课程设置、课程开发、课程选择、课程教学管理、课程评价等五方面充分反映“基本建立适应课改要求的管理模式”方面的情况,并认真查找完善资料,补充佐证材料。

近几年我校先后3次在泰州市、泰兴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会议上作有关学校管理、教学改革方面的专题经验介绍。副校长明学圣在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班上介绍我校关于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经验。

4.科学谋划、统筹“校外资源服务于学校教育”的有关内容。

认真组织学习文件精神,重新组织叙述文字材料,从校外资源服务于德育、学校课程建设、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方面具体反映校外教育资源服务于学校教育的内容。

组织学生经常参观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邀请泰兴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团核心成员来校进行宣传教育,邀请民俗专家林任申先生来校讲学。

我校开发了《黄桥地方传统文化》、《黄桥历史名人》、《黄桥的那年那人那事》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聘请淮安职业信息学院王程明博士,指导我校机器人工作室开展活动,并编写相关校本教材。派遣老师赴无锡锡山中学学习,提高了科技课程的创建水平。目前,我校已经建立了四个创客实验室,并积极申报机器人课程基地。

建立了四个社会实践基地、一个励志教育基地,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志愿者服务、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社会调查等综合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黄桥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图书馆、泰兴市博物馆、工厂、医院等地方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

5、详细反映“学校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方面的情况

重新组织叙述文字材料,并认真查找完善资料,补充佐证材料,详细反映学校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方面的情况。

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和建立德育校本课程,在课程中育人。

通过环境布置和举行读书报告会、黑板报评比、征文比赛、“书香家庭”评比、校园歌手大赛、体育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育人目的。

定期组织学生走进社会实践基地和德育基地开展活动,通过参观、参与、亲身体验、实际动手操作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认知能力,从而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重视与家庭、社会的协作,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通过推选,建立家校共同发展委员会,打造家校合作、协同育人的教育模式。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挖掘社区资源,开展“法制教育进校园”、“走进敬老院”、“学雷锋社会服务”等活动,多方位立体式协同育人。

6.挖掘梳理,明晰“我能行”办学特色的目标、课程、途径与成果。

邀请省级专家、原扬州中学校长、学校特色研究专家方钧鹤校长等人来校作专题指导,分析教育教学与“我能行”信心激励教育的有机联系,从学生、教师、课堂、文化四个方面设定“我能行”教育的目标;从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方面阐明与“我能行”的联系;从环境教育、促进行动、赏识教育、多元评价四个方面介绍“我能行”的教育途径;从高考质量、潜能开发、师生成长三个方面展现 “我能行”教育的成果。今后,我校将继续依据地方历史文化、办学的实际情形、学校的资源特色,文化育人,使“我能行”信心激励办学特色更清晰,更有内涵。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东进的精神没有褪色,四高人的奋斗就不会停止。今天,有幸聆听各位专家的指导,将百倍增添我们的信心。无畏进取,提高学校品质,打胜教育战线的“黄桥战役”,谱写四高发展新的篇章,我相信,我们一定能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