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 学科教学 >> 历史 >> 浏览信息
2018届高一历史单元练习三
[来源:互联网 | 作者:高一历史 | 日期:2018-11-13 20:17:25 ] 字体:[ ]

泰兴四中2018届高一历史单元练习三

1. 下图为西周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点击浏览下一页

A. 世代为官    B. 血缘维系    C. 贵族分封    D. 中央集权

 

2. 《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 中央集权    B. 官僚政治    C. 家国一体    D. 君主专制

3. 《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A. 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 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 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D. 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4.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A.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

B.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C.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

5.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下列选项中比较符合钱穆所说的应该是

A. 秦朝的郡县制    B.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 明朝的内阁制度    D. 清朝的军机处制度

6. 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

A. 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B. 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

C. 废丞相后政治腐败           D. 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7.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 与皇帝“共治国事”                  B. 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 “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8. 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字,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A. 八股之风愈演愈盛    B. 君主专制影响深刻

C. 科考规范愈加严格    D. 君王名号不再避讳

9. 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中国梦”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在古代,把“国”与“家”密切结合起的制度是

A. 王位维承制      B. 分封制       C. 君主专制      D. 宗法制

 

 
  点击浏览下一页

10. 下图为《西周分封示意图》。对该图历史内涵的解读中,与史事实基本符合是

 

A. 周天子将所有土地均分给诸侯     B. 分封制使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C. 西周分封对象是当时帝王后裔     D. 西周通过分封制实现了权力的集中

11. 钱穆先生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据此,下列“现实”与“制度变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 秦朝灭亡——汉初郡国并行制           B. 西周天亡——秦朝郡县制

C. 藩镇割据一一唐朝三省六部制           D. 丞相擅权一一明朝内阁制

12. 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 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 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 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13.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 选拔用人方面行之有效                 B. 导致了官僚机构的臃肿

C. 严重束缚了士人思想                   D. 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14. “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与这场战争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点击浏览下一页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5. 下图漫画题为《探囊取物》,囊中装着中国各地的矿产资源,英、日、德、意、俄、奥、葡、法等国纷纷伸手探入囊内进行抢夺。该漫面主要反映出列强

A. 在华划分势力范围  B. 加紧对华资本输出  

C. 加强对清政府控制  D. 在中国抢占租借地

16. 英国《泰晤士报》曾报道:“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公使夫人的手,好几分钟没有放开。她浑身颤抖,抽泣哽咽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这一报道出现于下列哪一战争后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 “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 “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 “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18. 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渐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9. 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这一规定导致的严重后果是

A. 列强结成侵华同盟   B. 救亡运动的彻底失败C. 社会性发生变化  D. 政府的角色完全转变

20. 下列关于右图海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点击浏览下一页A. 这是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次海战   

B. 这次海战发生于黄海

C. 致远舰管带英雄邓世昌壮烈殉国          

D. 此战结束后,清王朝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21. 溥仪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A. 标志着中华民国的诞生                  B. 宜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C. 反映了辛亥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D. 意味着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完成

22. 英国人赫德曾说:“今次中国之问题,当以何者为基础而成和议乎?大率不外三策:一曰分割其领土,二曰变更其皇统,三曰扶植满洲政府是也……而漫然扶植之,则亦不能绝后来之祸根,故论中国最终之处分,则瓜分之事实无所逃避,而无奈瓜分政策,又不可遽实行于今日。”这段言论的背景是

A. 《南京条约》签订前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C. 《马关条约》刺激列强瓜分野心        D.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23. 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A. 定都天京         B.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 发动金田起义        D. 提出《资政新篇》

24. 1919年,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陆微祥致电政府称:“此事于我国领土完全及前途安固,关系至巨……不料大会专横至此。”“大会专横”表现在列强

A.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D. 将德国在山东特权转让给日本

25. 梁启超曾写到:“时局变迁极可忧,北(洋)军阀末日已到,不成问题了。北京政府命运谁也不敢作半点的保险,但一党专制局面谁也不能往光明上看。”导致“北(洋)军阀末日已到”的“时局变迁”是

A. 五四运动     B. 中共诞生    C. 国民革命    D. 南昌起义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请填A,错误请填B,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26. .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西周应该是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

27. 《辛丑条约》签订后,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开展了反割台斗争。

28. 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29. 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清朝封建统治的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