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 学科教学 >> 政治 >> 浏览信息
哲学认识论近年高考题汇集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李想 | 日期:2015-11-4 8:58:10 ] 字体:[ ]

 

1.(2014上海卷)周恩来总理曾说:“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真理是人们(    )

A.对客观实际的反映        B.对客观世界的直观反映  

C.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D.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2014海南卷) 以往台湾改良水果注重提高甜度,水果以甜而多汁著称。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台湾的科研人员目前正在研究如何使水果回到合理的“糖酸比”,使菠萝、释迦、葡萄等当地优质水果带有一定酸味,以扩大销路。这表明   (      )

①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         ②认识决定于实践并始终落后于实践

③认识始终受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 ④实践的需要始终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4海南卷)“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说完这句话后在乌江边自刎而亡。唐朝诗人杜牧为此蹉叹:“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宋朝政治家王安石则认为:“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可见(    )

①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       ②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本身

③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具有同样的真理性 ④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4海南卷)3D打印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以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黏合材料为原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生产各种形状的产品的技术;3D打印不用模具,无需机构加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3D打印技术的发明应用表明   (    )

①观念的存在不通过实践也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 ②观念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没有本质的区别

③生产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不断发展的       ④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和联接纽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 (2014北京卷)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    )

①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       ②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③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④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 (2014广西卷)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

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14山东卷) 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界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该由质子和种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8. (2014江苏卷) “小伙伴”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热词。其实,“伙伴”最早是军事用语,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材料说明(     )

A. 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B.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C.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D. 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

9. (2014江苏卷)“沙画瓶 ”是一种源自中东地区的艺术品。它是将死海海底的彩矿石磨制成的沙子填入玻璃瓶中,组成沙漠、骆驼等形状。一位中国女孩受此启发,用来自海南的岩石磨制成粉末,替代原来的稀有材料,并将五彩斑斓的沙漠奇景和古老的中国文字相结合,打造出“中国文化遗产系列 ”、“古诗词系列 ”等“沙画瓶”,受到极大的欢迎。 材料表明(     )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②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有助于文化创新 

③在实践中可以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  ④文化创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A.①③        B.          C. ②③           D. ②④

10. (2014江苏卷) 201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     )

A.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1. (2014江苏卷) 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14浙江卷)不久前,研究人员发现,把健康成年小鼠置于黑暗中一周后,它们辨别音高的能力也可显著提高。此前,科学界通常认为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未成年阶段,且需要更长的时间。这表明(    )

①科学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             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③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             ④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2014安徽卷) 某市开展“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的“双联系”活动,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联系群众结对子,从而使日常工作更加求真务实。下列古语能体现“求真务实”工作作风的是(    )

A.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孔子)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C.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王安石) D.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苟悦)

14.(2014天津卷)“PX”即对二甲苯,其毒性跟酒精差不多。可是有人却出于某种目的,将百度百科词条中“PX”的毒性由“低毒”改成“剧毒”。华大学化工系学生发现这一情况后,连续6天日夜坚守,36次修正被反复篡改的词条,在网络上成功捍卫了“PX”低毒属性这一科学常识。这场特殊的科学保卫战表明(     )

A.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C.正确的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D.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

15.(2014广东卷) 图9漫画中,“幸运”壁虎对“中奖”经历应该作出的合理反思是

A.以哲学指导实践就不会犯错误     B.应该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C.认识主体立场不同结论自然不同   D.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点击浏览下一页

16.(2014全国卷二) 自2010年起,我国北方某研究所科学分析中度盐碱荒地的特性,利用脱硫石膏、化学改良剂改良盐碱荒地,在种植中选用耐盐品种,应用地膜覆盖、膜下滴灌、垄沟种植等技术。经过三年努力,盐碱荒地变成了良田,玉米亩产(1亩约等于0.067公顷)达到689.7千克,创造了盐碱地改造的奇迹。盐碱荒地的成功改造表明(    )

①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②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③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源于人对自然的认识   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取决于人的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014新课标卷) 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    )

①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③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④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13广东卷) 以前人们认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

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          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

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  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19. (2013全国卷二)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 (2010·上海高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实践性是指 (  )

A.正确阐明整个世界发展最普遍的规律  B.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

C.有效提供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  D.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

21. (2012·大纲全国卷)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  )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2. 就销售商品而言,人类经历了货郎挑卖—门市销售—网络销售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

A.实践的目的性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的社会性   D.实践的历史性

23. (2011·大纲全国卷)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 (  )

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  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 

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 

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 (2012·福建高考)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 (  )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25. (2012·山东高考)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子的研究不断深入。201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

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

26. (2012·新课标全国卷)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 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7. (2013山东卷)“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   )

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D.“人类的心灵需要到理想甚于需要物质”

28.(2013四川卷)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

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9.(2013江苏卷)正如当初无人能预测1450 年的印刷术、1750 年的蒸汽机、1950 年的晶体管会带来何等影响,而今我们仍然无法预测3D 打印将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如何改变世界。这说明(    )

A.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D.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30.(2013广西卷)毛泽东说:“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这段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真实更可靠        ②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形成“好主意”的前提条件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冥思苦索无助于“好办法”、“好主意”的产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1.(2013安徽卷)为破解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难题,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党和政府强调要发挥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产经营主体的作用。这表明认识是(    )

①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②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

③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④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 (2013海南卷)1902年奥地利科学家发明了廉价、清洁、方便和耐用的塑料袋,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被誉为科技界的“白色革命"。在2002年塑料袋“百岁诞辰”之时,它因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而被环保组织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现今,“远离塑料袋"、“禁用塑料袋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从“白色革命”到“白色污染",塑料袋的命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认识与实践始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      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③认识指导实践所产生的结果总是不可预期的  ④认识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实现总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3.(2013海南卷)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计时,而要做到准确方便计时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到“立杆测影,划分一日”,从“滴漏计时”到机械钟,从石英钟到原子钟……人类对时间计量技术和方法的探索历程表明(      )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 ②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超越自身而不断完善的过程

③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性     ④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决定了人能够获得全部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4. (2010高考广东卷)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35. (2009全国Ⅱ)中国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做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巨大发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这里是 (    )

①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囿于静止的观点而无视其变化 ②认识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改变

③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 ④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点击浏览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