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 学科教学 >> 地理 >> 浏览信息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高三地理组 | 日期:2018-11-2 13:07:53 ] 字体:[ ]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2.通过对不同区域的比较,学会区域的分析方法,树立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观。3.以某区域为例,理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主复习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

 

(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3)区域具有层次性

 

(4)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思考  区域内部为什么存在差异?

 

答案 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不仅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差异,就是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区域内部的差异性是区域进一步划分的基础。应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就越小。我们所说的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并不是说内部没有差异,只是同一区域内差异较小,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较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地理环境差异

 

2.区域地理环境的主要差异(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

 

区域

因素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位置

纬度

30°N附近

43°N48°N

海陆位置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

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共性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组合好

差异

热量丰富,降水多,水热组合好

热量,降水少,生长期较短

地形

平原

平原

土地

耕地

多为水田,比较分散,人均耕地面积

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

土壤

肥沃的水稻土,红壤酸性强、有机质少、黏重

肥沃的黑土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

 

区域经济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农业

类型

水田耕作业、水产养殖业

旱地耕作业、畜牧业

作物

经济作物

油菜、棉花

大豆、甜菜

粮食作物

水稻

玉米、春小麦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商业贸易

沿海航线中枢,长江入海门户,交通位置优越,商业贸易发达

深居内陆,对外联系不便,商业贸易落后

工业

依托农业发展轻工业,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

利用资源发展重化工业,形成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1.长江中下游平原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2.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长阶段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工商业发展时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三角洲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图2松嫩平原气温和降水分布图读图,思考以下问题。

 

 

 

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纬度较低,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年平均气温高;松嫩平原纬度较高,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年降水量从南向北递减,主要是因为该地南部距夏季风的源地近,受夏季风的影响大,降水丰富,而北部有所减少;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从东向西递减,是因为该地从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也越来越少。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 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度大,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也较低;而松嫩平原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高。

 

 

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

 

(1)依据区域的整体性特点,层层推理自然环境差异:位置气候(结合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2)按照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自然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从产业活动(农业、工业等)、交通运输、城市化水平、人口等方面比较人类活动差异。

 

 

(2017·无锡市江阴四校联考)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区划图读图回答12题。

 

 

1.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

 

A.气候  B.土壤  C.市场  D.水源

 

2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弱                                              B.降水少

 

C.多大风                                              D.冬季低温

 

答案 1.A 2.D

 

解析 1题, 依据材料可知,荔枝生长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则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气候。第2题,荔枝生长过程中,冬季不耐低温霜冻,而图中区在三个区域中纬度位置最高,则该区域划分为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易出现低温冻害。

 

探究点二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下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阶段一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________;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_

 

答案 矿产资源丰富 工业化

 

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 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湿地破坏。

 

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有:

 

工业结构的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布局的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工业结构的调整:煤炭、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

 

工业布局的调整:钢铁、机械、化学工业等传统工业向城市东北方向河流下游移动,并趋于集中

 

生态建设:建立自然保护区、绿化防护带

 

其他方面:交通发展、科技进步、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等

 

 

1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类活动的主体结构不同,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也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体如下所示:

 

 

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小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减弱,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减小,表现如下:

 

优势因素的效益放大。

 

如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科技的进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耕地优势得到更好发挥。

 

劣势因素的制约弱化。

 

灌溉技术、温室等的发展,使干旱寒冷地区的农业得到更好发展;运输条件改善、生产率提高,使资源短缺地区的工业发展得到促进。

 

 

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

 

从时间上看

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从空间上看

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从产业结构上看

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

从人地关系上看

区域发展一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以人地矛盾最为激烈,最后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

 

 

 

 

据西汉《史记》记载,当时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区域。据此材料并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回答34题。

 

3.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交通落后 水系稠密 地势低平 土质黏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这个时期,长江中下游处于区域发展的哪个阶段(  )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

 

答案 3.B 4.A

 

解析 第3题,交通属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对种植业影响不大。第4题,西汉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落后,区域发展缓慢,属初期阶段。

 

 

 

 

图表特征:区域地图是地理要素的载体,地理试题往往以区域地图辅以文字或表格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获取能力,以及对区域自然特征、人文特征、区域发展差异、区际联系等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分别归纳图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

 

 

分布特点

自然原因

 

 

 

 

 

 

 

 

 根据图名、图例、图中经纬度、海陆轮廓、典型地理事物等信息,进行区域定位。如左图,根据经纬度和地形分布可知:甲地为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乙地为我国青藏高原。

分别归纳图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

 在区域定位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特征。自然地理特征:可从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植被、自然资源等方面分析。人文地理特征:可从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等方面分析。根据设问,本题只需要分析与种植业地域分布有关的自然环境特征。

甲地:塔里木盆地因位于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水源条件较好的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

乙地:青藏高原因海拔高,热量不足,农业主要分布在热量条件较好的河谷地区。

 

分布特点

自然原因

盆地周围山麓地带

气候干旱,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条件是水分,山麓地带灌溉水源充足。

河谷地区

海拔高,热量不足,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条件是热量,河谷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区域。结合图表,回答下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1991年和2008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

 

年份

水田

旱地

林地

草地

园地

城镇

陆地

水域

滩涂

未利用地

1991

48.08

14.47

18.72

0.34

0.21

9.65

7.96

0.35

0.22

2008

41.87

9.89

17.27

0.04

0.03

23.91

6.35

0.63

0.01

 

 

 

分析R河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

 

答案 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海陆空交通便捷,信息网络发达,对外辐射能力强;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科技文化水平高,高校多,高素质人才多;占用土地资源少,能耗低,污染小。

 

解析 (1)从图中可知R河三角洲地区有铁路、机场并临海,说明海陆空交通便利。(2)从图中城市分布可知R河三角洲地区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3)从表中可知R河三角洲地区未利用土地少,因而适合发展占地少、污染小的新兴服务业。

 

 

 

1.自然要素特征的答题模板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南温带或南寒带);地处西风带(信风带、东风带);地处高纬度(中纬度、低纬度)

海陆位置

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四面环海(深居内陆)

气候

气温

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较差大()

降水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

地形

地形类型

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广(狭小)

地势起伏

地势起伏大();西高东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河流

水文特征

水量大();汛期长();有明显夏()汛;有()结冰期;含沙量大();水能丰富

水系特征

流域面积大();流程长();支流多();支流(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布(稀少)

土壤

类型、肥力

状况

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

植被

类型、覆盖率

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植被茂密;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

资源

种类、数量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水资源等丰富(短缺)

 

 

 

2.人文要素特征的答题模板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农业

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等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科技、土地价格

其他

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工业

工业类型

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综合性工业基地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原料、燃料、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科技、土地价格;环境条件

城市

城市化水平(高、低);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

交通

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环境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资源短缺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