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 学科教学 >> 政治 >> 浏览信息
新旧政治教材衔接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高三政治 | 日期:2018-11-13 20:40:29 ] 字体:[ ]

 “三新一旧”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探析

             -----以《经济生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例

                                                                   于明勇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2018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2018年秋学期普通高中国家课程各学科仍沿用原选用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不得更换其他版本。江苏新高考方案即将实施。

这就意味着,2018级江苏新生将面临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新高考方案和旧版教材的现状。旧教材是依据2004版课程标准编写,基本理念、课程结构、组织框架、教学内容要求、评价标准都与新课程方案不同,存在明显的不同。使用旧教材落实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和新高考方案,一线教师感到茫然。如何应对面临的窘境和挑战,需要我们一起探析。

一、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始终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着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尽管课程改革的路上会有崎岖坎坷,但是不变的是教育的初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坚持思想性和时代性的密切统一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坚持反映时代要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新成就。

2.坚持继承性和发展性的密切统一

此次课程改革是建立在对十余年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践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提炼并继承已有经验和成功做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从而确保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同时,发现并切实面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吸纳新时代新思想新做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修订完善,在继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使课程体系充满活力。我们即将使用的旧版教材已经根据党的十九报告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旧中有新,新中有变。如旧教材经济生活《第十课》整体更换,呈现如下。

页码

原文

改动

目录第十课课标题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目录第十课框标题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3)坚持科学性和综合性密切统一

科学性是课程标准是否具有生命力及能否得到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不管是旧课标还是新课标都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脉相承的科学品质,我们不能因为新课标的实施而否认旧课标的历史作用。新课标强调,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学校德育工作的引领性和课程实施的实践性等特征,旧课标也提出基本类似的观点,都要求齐心协力,综合发力践行“大德育工程”。

二、天工人巧日争新------坚持课程育人,打造活动型课程体系

打造活动型学科课程,被视为修订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独具的最富于创新意义的亮点。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旧教材整体新增加的内容,同时这个内容在新课标“2.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也呈现出来,尝试以这个框题为例,谈谈如何实现新旧结合。

1.紧扣活动“议题”,精准解读教材内容

新课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强化了可操作性,教育部高中政治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朱志平指出,活动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是围绕生活中的主题而开展探究活动,而是课内议题活动的延伸、拓展和深化,其实质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因此,对我们来讲,不需要再另起炉罩确定“议题”,最重要的是紧扣教学提示给定的“议题”,精准解读课程内容。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教学提示就明确建议以“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议题,探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意义和途径(见下图)。对应到教学内容,可以看出,教材的编写体系主线清晰,正辅呼应。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内容要求

教学提示

2.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2.1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

以“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议题,探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意义和途径。

2.紧用活动“建议”,精巧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围绕确定的“议题”,根据教材的内容,紧用给出的活动“建议”,精心创设恰当的真实的教学情境,组织课内外活动一体化的设计与探究。但是,新课标教学提示中的活动“建议”很多。在现实教学中,课时少,。我们可以根据给定的“议题”,确定活动“主题”,优化案例选择,尽量做到主题式教学。

在讲正文部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我们可以引用十九大报告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论述以及“十九大之后习近平第一次外出调研就到江苏徐州”热点事件作为教学情境,整合主干内容,突破重点难点。

情境一:学生自主收集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五章“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弄清教材新修订的理论来源。

十九大报告原文: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通过这个情境,引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地位、内涵,了解其内容,结合教材的探究,谈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情境二:2017年12月,十九大之后习近平第一次外出考察就到江苏徐州

1.考察徐工集团,强调发展实体经济

近年来,徐工集团自主研发的多种重型机械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产品销往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

通过这个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探讨发展经济的着力点为什么要放在实体经济上。

2.观看文艺节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在参观村文化礼堂时,习近平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同时提醒,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要因地制宜抓好谋划和落实。

通过这个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如何实施”。

3.融入“一带一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8月30日,陇海兰新经济促进会第十五次年会暨“一带一路”战略与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报告会在徐州召开,共商融入“一带一路”良策,共谋区域合作发展大计。

通过这个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具体表现”。

4.看望职工代表,鼓励人人出彩

点击浏览下一页 

 

 

 

 

通过这个情境,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如何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并要求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拟定学习计划。

3.紧抓活动“评价”,精心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课程评价的保障是打造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关键环节,教学设计应以适合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为着力点,是教师引导学生相信、信服、确信、坚信根本价值标准的过程。以情境二中的“考察徐工集团,发展实体经济”为例,搜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相关资料,设置思辨性话题:“当前是脱虚向实有利于发展还是脱实向虚有利于发展”?引导学生分组争辩。

甲组观点:认为脱虚向实有利于发展,理由: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乙组认为:脱实向虚有利于发展,理由: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丙组认为:应虚实结合。理由: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支持。

教师点评:通过设置思辨性话题,强化辨析,选择积极价值引领的学习路径,力求让学生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引申观点,尤其是丙组同学渗透了辩证法的思想,强调虚实结合,但老师要进一步指出,针对当前实际,我们要脱虚向实,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培养学生理性认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准确判断当前国家制定方针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核心素养。

三、绝知此事要躬行------坚持实践化人,验证学业质量水平

余文森教授指出,实践性是学科活动的特性之一,学科活动中的实践,本质上一种学习,即实践型的学习或学习型的实践。教学中我们要做到学科内容的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坚持实践化人,评估学生解决情境化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从而衡量和验证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1.推动思维探究和实践探究的有机融合

回顾上一轮课程改革,“单元综合探究”的设置,是教材的一大特点。但在实施中并不尽如人意,单元探究基本上停留在思维探究阶段,很难向前再跨出一步。本次新课标更强调学生的活动体验是其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重要途径,建议“走出教室,迈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要求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克服思维定式,纠正“换汤不换药”错误想法和做法,要认识到,真正的综合探究应当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的实践活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思维层面,纸上谈兵绝对培养不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要坚持思维探究和实践探究的有机融合,将实践探究真正落到实处。

2.推动学校主题系列活动和社会专题综合实践的有机融合

如果每一个“议题”都要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进行实践探究,是一种理想的追求,不太现实。但是我们可以创新变通,做到学校主题系列活动和社会专题综合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保障探究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如每周的主题班会、学生社团活动等。

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每学期开展为期3-5的社会专题综合实践活动是实践化人的有益尝试,是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大课堂”的可行性选择路径。

江苏黄桥镇祁巷村小南湖,地处黄桥革命老区,是泰州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是集生态农业观光、乡村休闲旅游、农家乐餐饮、住宿服务等为一体的现代乡村特色文化旅游点,被评为第三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如在学习“发展现代服务业”时,可以择机组织本班学生深入祁巷村小南湖开展社会调查。

小组分工、明确任务。本班学生分为四组,每组10人。第一组负责实地现场考察,掌握概况和布局;第二组负责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了解当地干部群众的反映;第三组负责查阅报刊杂志或上网搜集,知道自媒体和游客的评价;第四组负责参与部分活动体验,切身感受项目的品质。

通过推动学校主题系列活动和社会专题综合实践的有机结合,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了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有机融合,在践行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行动自觉。

3.推动学科任务、评价情境和学科内容的有机融合

新课标强调:准确把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与任务、情境、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是依据学业质量标准测试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前提。执行任务是将内在的学科核心素养外显为可观测行为表现的媒介,情境是运用学科内容、执行任务、展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平台,学科内容是印证与考查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依托。如对第一组同学的测评。

学科任务

评价情境

学科内容

质量水平

通过查阅资料,全面介绍基本概况。

属于

简单情境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近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农村的体现

如学生能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完整介绍祁巷概况,使老师和学生能感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的农村图景,就达到1-1的水平

通过步行或交通工具,实地考察,描述整体布局和发展规划。

属于

一般情境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服务业

如学生能用精确的学科术语和优美文字描述整体布局和发展规划,使评委和学生能清晰了解其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就达到2-1的水平

我们正处在旧新教材的过渡期,应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力争有为,为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新高考方案在旧教材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奉献应尽的力量。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程校本化开发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tzsgh2016033]

 

于明勇   

工作单位:江苏省泰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通讯地址:江苏省泰兴市国庆东路10号     邮编:225400

邮箱:437590935@qq.con

联系电话:1381249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