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 学科教学 >> 政治 >> 浏览信息
高三政治小知识点汇编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高三政治 | 日期:2018-11-20 11:35:57 ] 字体:[ ]

2018届高三政治细小知识点汇编

必修1《经济生活

1.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特有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其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商品流通)

注意:1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是商品标价,流通手段是用货币进行商品买卖。

2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流通手段是用货币进行商品买卖(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3支付手段随着赊账买卖出现,如支付地租,利息,工资,税款及分期付款。

3.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公式为:商品一货币一商品。如技能互换是物物交换,不是商品流通。

4通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一是现金结算,二是银行转账结算。

5.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是信用卡和支票。

银行信用卡是信用凭证,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注意:信用卡≠银行信用卡。银行信用卡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

6.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

7.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是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8.消费类型:

1按交易方式,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钱货两清的消费是最常见的消费

2按消费目的,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生存资料消费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费(贷款≠超前消费)

9.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根本任务≠根本目的)

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2.国有经济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是集体经济。(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13.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14.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有支配地位。(★国有≠公有,主体≠主导)

15.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不能说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

16.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平等,在市场经济(或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平等。

17.法定的公司形式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二者最大区别是能否把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面向社会发行股票,募股集资

注意: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设立分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公司制是企业主要的组织形式之一,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麦任。

18.公司组织机构:股东(大)会(公司的权力机构)及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处理公司的重大经营管理事宜,经理是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日常经营。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19.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源泉: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科技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

20.劳动者的各项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

21.劳动者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互为前提

22.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拍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

23.融资成本≠融资难度。成本与利率有关,难度与企业资信情况,国家信贷政策有关。

24.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存款,贷款,结算业务,存款业务是基础业务,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25.存款利息的计算公式:存款利息=本金X利息率X存款期限

注意:1存款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拟定。

2 %代表年利率,此时若存6个月,则存款期限为0.5。

3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按活期利率计算。

4若物价涨幅高于存款利率,则存款实际是负收益,本息合计购买力下降。

26.股票由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不是有限责任公司。股票投资收入包括

1股息或红利收入,它来源于企业利润,

2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股票价格受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预期收益等因素影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高风险的原因)。(一般而言,存款利率与股价是负相关关系

 

 

28.商业保险特点:规避风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属于社会保险。注意:商业保险≠社会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属于社会保险。

29.选择投资方式的注意点:1兼顾投资回报与风险。                 2注意投资多元化

3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理财能力量力而行。4合法投资。

30.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状况。

3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生产力水平是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2.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加收入,易导致收入差距拉大,如财产收入

33.最低工资标准,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属于初次分配。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属于再分配。

34.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保证。两者也存在矛盾。

35.公有制占主体,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36.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是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37.骗税用欺骗方法获取国家税收优惠(如骗取国家出口退税,税收减免)

38.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9.经济发展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提高经济发展是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40★宏观调控的手段: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1经济手段:制定经济政策和计划(如制定十三五,规划,阶梯价格等)调整经济利益,引导经济活动。经济手段最常用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注意区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收入(如:保护价收购粮食,财政补贴等)来调节,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供应量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信贷规模风来调节。(如:中国人民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等)

2法律手段: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如人大通过食品安全法,法院审理经济案件等)

3行政手段:行政机构釆取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有强制性,直接性,(如:物价局核准价格,政府部门通过行业标准,公布最低工资标准,临时价格干预,开通价格举报电话,对企业开具垄断罚单,对假冒伪劣的处罚。)

41.我国已经实现的是总体小康,特点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正在建设的是全面小康,全面小康是实现现代化建设三部走战略第三步目标的重要步骤。全面小康实现时间:2020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和成乡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42.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43.科技创新是提高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处于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

44.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45.成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46.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是生产全球化(商品由几个国家共同完成生产,)贸易全球化(商品与服务在世界范围内交易)和资本全球化(跨国投资)。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47.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48.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49.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己更生的原则。这也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50.走出去≠出力:引进来≠进口2选择题要注意材料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

51.世贸组织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52.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价格不是新优势)

53.价格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价值或社会必要劳动或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54.一般来说价格上升,减少购买,反之增加购买。(通胀时期,人们却增加购买)

55.进口属于社会总供给,出口属于社会总需求,财政收入形成总供给,支出形成需求,提高财政赤字有利于扩大总需求。

56.虚拟货币不是货币,法定纪念币是货币,银行信用卡,移动支付,数字货币有利于减少现金的使用,不是减少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5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共同点:1都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2都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58.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亨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59.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的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代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和灵活性。

 

 

 


必修2《政治生活

1.阶级性是国家根本属性: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工农联盟是我过政权的阶级基础:当前最大得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政治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2.人民民主专政是国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政体,国家管理形式,政权主织形式,根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单一制是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不能说成是公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是新型的民主与专政。

3.人民民主的特点是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人民民主的特点)

4.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国生发展的政治基

5.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选举权选举的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即人大代表)

6.监督权,是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7.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也是根本保证。人民民主专政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根本保证≠政治保证)

8.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人民意志不能说成公民意志)

9.权利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只有先履行义务,然后才能享受权利的说法是错误的)

10.衡量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准绳是法律于规则。

11.行驶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我们的全部政治生活,以依法行使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础和准则。

12.我国公民直接参与选举的有:在国家事务方面,有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在社会事务方面,有居委会选举,村委会的选举。全国,省级设区的市级人大代表,各级政府的领导人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人大代表的选举都采用差额选举。

13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注意:不是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相结合)

14.公民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进入决策机关。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1,社情民意反应制度(决策前提建议)2.专家咨询制度(专家参加咨询会)3.社会事项公示制度(决策后提建议)4.社会听证制度(参加听证会)。

15.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是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公民参与决策的前提和基础的知情权。专家咨询制度有利于听取专家的意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重大事项公示制度有利于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注意:公民只是参与民主决策,但没有决策权。

16.村委会的性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政权组织,国家机关)

17.1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民主选举)

2.通过村民会议,参与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凡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会议(不是村委会)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   ( 民主决策)

18.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要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和重点推进。

19.人民在直拉行使民主权利,间接行使管理国的权利:人大代表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其他国家机关具体执行。

20.民主监督方式有:1.信访举报制度(公民将意见反映给国家机关)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将意见反映给人大代表,不是人大,向人大则属于信访举报制度)3,舆论监督制度(将意见反映给因为媒体,在政府网站反映,属于信访举报制度)4.新形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21.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扩大公民权利(X)

22.政府经济建设毛要包括宏观调控(如利率,汇率),市场监管(主要是规范市的秩序)

23.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根本日的是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能讲弱化政府职能)

24.★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或责任)是对人民负责要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25.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1,开设热线电话,2.设立信访部门,3.行政裁决(与行政管理有关的民事纠纷要求政府作出裁决)

26.政府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唯例外原则,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如个人隐私,少儿犯罪,国防机密,商业机密,等不宜公开)

27.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健全权利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不同于行政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靠民主,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靠法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28.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权力机关监督,共产党的监督,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监察机关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监察机关的监督属于国家机关的监督)(法院是审判机关,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林关)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上级政府,法制部门,审计部门和监察部门的监督。

29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能具有威信国家性质决定。区别有无权威政府的标志是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接受。

30.1我国的权利机关是各级人大,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大,

2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最高…(X)

3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立法机关)

4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法律,基本法,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省,直辖市,自治区,设区的市有立法权)

31.1人大代表权利不能与人大职权混淆,人大代表也有民主监督权,

2人大代表的提案权是依法向人大联名提出议案。政协委员可向政协提交提案。

3质询权是人大代表对政府等机关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是人大代表特权利。

3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1基石:人民代表大会2地位:根本政治制度3组织和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

33.民主集中制的表现或要求:1在人大与人民的关系上2在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

34.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内容。

35.党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基本执政方式:依法执政(执政≠行政(政府))

36.依法执政的重要提现: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程序:党提出主张政府起草全民讨论人大通过政府执行。

37.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个代表重要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三,科,习

39.1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共产党对民主党泒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共产党和各民主主党泒在政治上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组织上相互独立,法律地位上平等。民主党泒是一种政治联盟)

2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和法律。

4政协≠民主党派≠政治联盟,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履行国家职能

5政协主题:民主和团结。

6政治协商(共产党就某个问题主动找政协协商),民主监督(人大的监督属于法律监督,政协的监督属于民主主监督)叁政议政(表现为政协委员就一些问题展开调研,形成议案,反映给党和中国)。

40.1新中国成立,我国就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原则≠基本政策)

4名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

5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本的是民族地区人民自力更生。

6★民族区域自治法化进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4年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被载入宪法:1984年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进入了法制化建设新阶段。2001年新修改的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基本政治制度。

4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1前进和基础:国家统一。

2自治对象:少数民族聚居(不是民住)的地方。并非有少数民族的地方就自治。

3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没有自治乡,存在民族乡)

4民族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包括当地的检察院和法院)

5核心内容:自治权。(是充分,一定的自治,不是高度自治,完全自治,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并非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经济文化自治权,变通执行权,其他自治权)

4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历史特点)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现实情况)大杂居,小聚居

43.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44.1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不能说成基本国策)国家不强制,不岐视,不鼓所公民信教或不信教。国家保护正常宗教活动。

2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不能说成是基本政治权利)是人权。

3新中国,我国宗教状况发生变化,但宗教本质没有改变,仍然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4我国信教与不信教群众在信仰上有差异,在政治,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4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道路是实行途经,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实践。

46.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

47.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8.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49.主权是主权国家最重要的要素,包括对内的至高无上性和对外的独立性自主性。主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50.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注意:1中国支持按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

2中国发挥建设性(不是主导)作用

3国际关系最主要的是国与国的关系。

4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

51.维护国家利益(并非维护共同的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同利益(不能说成相同的国家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冲突的根源。

52.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

53.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54.★我国的外交政策: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基本内容:

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宗旨

2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基本目标(其中,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3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不结盟,根椐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尊重别国选择符合本国的社会制度:不屈服外来压力,不允许别国干涉我内政)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必修3《文化生活

1.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注意:重要因素≠决定因素)

2.文化影响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决定)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4.文化具有传承性与相对独立性

5.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6.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7.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8.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徒,教育。

9.大众传媒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途径≠手段)

10.传统文化的特点1相对稳定性2民族性3继承性:传统习俗,建筑,文艺,思想。

11.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12.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13.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2博大精深3包容性

1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与文化的发展方向

15.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根本途径,源泉和动力,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16.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17.民族文化有维系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

18.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19.各国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20.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

21.文化发展的前提,基础在继承,实质,关键在创新

22.口语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23.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24.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史书典籍是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5.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6.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注意区分文字与汉字)

27.博大精深的表现:独特性,区域性(地区特点)民族性(民族特点)

28.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勤劳勇敢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

29.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0.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文化主心骨作用

31.春秋战国形成雏形,秦的统一有划时代意义,汉,儒家确立至尊,隋唐全盛时期,明清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马克思主义传入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

32.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33.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34.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精神基石,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特征。

35.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3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37.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3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39.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40.对落后文化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对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41.文化产业应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4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健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43.当前人们文化需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44.文化选择,需求可以多样化,但文化发展的指导思热必须一无化……马克思主义。

45.建设文化强国是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必由之路,是目标和路径的关系。

46.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4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区分两关健)

48.实现中国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49.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50.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51.发展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5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注意:1集中体现≠决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2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而不是现代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5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信为重点。5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5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必修4《生活与哲学》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2.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的精华,整整的哲学≠科学的哲学。

3.真正的哲学,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存在方式是运动。

6.什么是意识?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7.实践是认识的动力是指实践推动认识发展,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是指认识指导实践。

8.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客观与主观的统一(X)

9.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10.意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X)

1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获取知识的途径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实践是根本途径。

12.只有实践处在主客观交汇点上,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13.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不能说成超越历史条件)

14.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15.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具体联系(X),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

16.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建立联系(X)因为联系是客观的。

17.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8.发展的方向,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道路,过程是曲折的,迂回的。

19.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事约发展的根本途径,辨证的否定。

20.事物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是矛盾

2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最终通过质变来实现。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很环往复。22.量变必然引起质变,(X)因为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23.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4.关键部分居于主导地位(X)整体居于地位,统帅部分。

25.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同一性,斗争性。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因此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是条件的

26.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27.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矛盾。(X),因为矛盾具有条件性。

28.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辨证法的前提

29.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原因,构成一事物区别与它事物的特殊本质。

30.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解决矛盾的关健。3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32.吸取,保留,改造旧事物的积极因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3.唯物辨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发展的观点,基本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34.唯物辨证法的根本观点,实质和核心是矛盾的观点,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矛盾分析法。

35.唯物辨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岐是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6.试点,典型体现矛普与矛特的辨证关系,重点,关健,中心,体现主矛。

37.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不完全同步+反作用。

38.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社会有在决定社会意识。

39.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40.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1.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决真正成为科学。

42.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制度等经济领域的制度一般属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政治,文化领域的制度,思想和设施,法律等一般属于上层建筑。

4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44.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45.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制度等经济领域的制度一般属于经济基础,政治,文化领域的制度,思想和设施一般属于上层建筑。

46.只有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7.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8.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强大动力≠根本动力)

49.群众路线是无产价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50.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51.价值判断和选择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52.发挥主现性是成功前提(X)(前提是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性是必要条件)

53.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没有客观标准(X)

54.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55.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56.人民的利益是最高的价值标准。

57.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于实践,又经过实践的检验。

58.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59.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实现这三个统一都是因为它坚持了实践观。

60.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论+认识论

61.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辩证否定)

62.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63.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