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 学科教学 >> 政治 >> 浏览信息
《文化生活》第一课教学案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高二政治 | 日期:2018-11-20 15:52:28 ] 字体:[ ]

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高二政治教学案一体化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教学目标

1.文化的内涵与社会作用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3.文化与综合国力

4.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参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任务,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考点梳理】自主学习

考点一.文化的内涵与社会作用

1、 文化的内涵

(1)、文化内涵:文化是相对于               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点击浏览下一页        意识形态部分: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非意识形态部分:如自然科学技术、语言文字

(2)、文化的特征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们           的产物。

②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           的体验,特别是通过          、接受文化知识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形式:如思想、理论、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2、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             

                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             ,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澄清误区】

混淆文化活动、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

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1.第18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召开2.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3.黄山自然风光

4.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5.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6.参加学校运动会 7.购买MP5

8.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9.人大代表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典型例题】1、(2016·江苏卷·19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考点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自主学习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经济是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        ,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促进         落后的、腐朽的-阻碍     

3)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          

表现:①在经济发展中,            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要求:①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   ②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表现:①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            ②反对          的斗争是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要求:只有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才能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分化和西化的图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典型例题】2016·江苏卷·20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2016 5 12 ,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召开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材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

考点三. 文化与综合国力

表现: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          ,越来越成为         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文化为          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③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要求:①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澄清误区】夸大文化的作用

(2015·江苏卷,18)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这说明(  )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典型例题】

“软实力”是同由国家军事、经济力量等组成的“硬实力”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一般认为,“软实力”是指精神力量,是文化、制度、价值观念等所谓的软件要素表现出来的能力。强调文化“软实力”是看到了(  )

A.国家军事力量在综合国力中已不重要B.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C.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D.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重要性

材料题:承办冬奥   促进发展

1.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意义重大,一方面将展示中国国力,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将促进京津冀的协调发展,特别是提升张家口的经济。这表明(  )

A.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D.文化的价值在于创造经济价值

2.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说,这次申办成功将大力推动中国体育事业和群众体育的发展,加速“健康中国”理念的实现,大力造福人民群众,同时推进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意义。

 

2. 答案(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举办2022年冬奥会有利于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从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对民族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产生重大影响。”(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举办冬奥会,能进一步推动冰雪运动普及和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举办冬奥会,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从而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4)举办冬奥会,能够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促进体育运动的开展,有助于践行“健康中国”理念,提高群众的身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思维演练】

1.暑期小强、小亮、小光、小东四位同学到博物馆的档案室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天,他们的任务是为当地新出土的蕨类植物化石档案归类,但这些化石是该归入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遗产,四个人有了不同看法。四人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

①小强认为它们是人类保护的化石,应归入文化遗产 ②小亮认为这些化石是纯自然的东西,应归入自然遗产 ③小光认为这些化石是精神现象的物质载体,应归入文化遗产 ④小东认为这些化石不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应归入自然遗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2015·江苏卷,19)大型原生态歌舞表演《云南印象》,源自于纯正的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弥漫着自然、原始、清新的味道,它表现的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向往。这说明(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意识是对客现存在的正确反映 ④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5·常州模拟)随着一些影视剧的热播,一些景区作为影视剧的外景基地,吸引了大批的旅游者前往参观。旅游业搭着影视作品快车,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材料表明(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C.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D.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4.在古代,老百姓只许穿着素色麻布粗衣,于是人们用“布衣”和“白丁”来形容老百姓;绫罗绸缎只有贵族官员才能享用,于是贵族少爷便被叫作“纨绔子弟”;“顶戴花翎”是官老爷的别称,“黄袍加身”则意味着臣下当上皇帝。这些服装文化字眼折射出(  )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②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 ③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我国古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现代,却出现了许多至今罕有其匹的大作家、大诗人、大书画家。这说明(  )①先进的文化源于发达的经济 ②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亦步亦趋的 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6.《孔乙己新传》:生活在新时代的孔乙己,面对互联网发展迅速,网络推进诸多重大公共决策的现象,到省城进修电脑技术并免费教授给鲁镇人民。如今,鲁镇人民已经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进行信息交流和发表政治见解,互联网正逐渐成为传递当地原生态民意的重要渠道。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体现出(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④政治生活决定于文化生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2014·北京卷,25)“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5年9月10日,苹果新品iPhone6s的发布,瞬间成为全球最热话题,再次引发一波久违的苹果热。iPhone6s这个词从未在主流媒体报道中缺失,一直以来都是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据此回答89题。

8.有人说:苹果电子引领世界潮流,它不仅仅是一件产品,更是一种信仰。这说明①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物质产品附着文化的内容 ②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并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呈现双向运动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文化是品牌要塑造的重要元素。换个角度看,文化其实是赋予产品的附加价值。消费者购买到一样产品,所得的不仅是这个产品带来的实际功能,还有产品品牌文化附加值。赋予产品品牌以文化附加值( )①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认同②说明文化越来越成为价值创造的动力③表明经济离开文化就无法存在与发展④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点击浏览下一页10.如图所示,每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都可以由内而外,从最核心的精神文化做起,直至最表层的物质文化,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抓出成效。这说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一定的文化是对经济的反映

③文化推动企业发展 ④文化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简析题)(2016·苏州模拟)材料一 近几年来,一些城市的报刊亭数量不断回落。“退路进店、还路于民”“影响市容、亟须整治”,一些城市的粗放式管理让报刊亭日显尴尬。在报刊亭买一份报纸、购一本杂志,是很多人的生活习惯。“留住报刊亭,留住城市文化之窗”,成了很多人的心声。

材料二 某市政府在部分居民中就“如何建好报刊亭”展开调查。结合调查结果,该市政府融合城市区域特色,因地制宜,打造报刊亭多元化外观,将其建成集“缴费通、邮政通、票务通、商品通”便民服务站,从而使报刊亭重新焕发生机。

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请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说明留住报刊亭的价值。

 

12.(探究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江苏省某县响应省政府“保护和建设历史文化村落”的要求,启动“修老屋,传文化”活动,为此采取四大举措:①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全面普查古村落资源,编制富含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村落的相关书籍;②加强重点古建筑,古树名木的保护,责任到人;③“堵”“疏”结合,保持古村落原汁原味,“堵”是加强危旧古建筑的保护性抢救,禁止损毁,“疏”是充分整合项目、资金,满足古村落居民对改善住房的需求;④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古村落保护利用,在不破坏古村落面貌的前提下,发展生态民宿等休闲养生项目,打造乡村艺术创意园和旅游观光村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阐述某县推进古村落保护举措的合理性。

 

11、答案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刻影响。留住报刊亭,能传播城市文化、传递城市文明。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办好报刊亭,能繁荣城市文化消费市场。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留住报刊亭,能够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城市文明品味。

12、答案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相应的物质载体。某县对古村落资源普查,对古建筑、古树名木保护,有利于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某县政府财政的专项资金拨付和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为古村落保护工作的稳步推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某县在保护古村落的同时,发展生态民宿、旅游观光村落等文化产业,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