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 学科教学 >> 历史 >> 浏览信息
高二历史学测必修三1-2单元知识点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高二历史 | 日期:2018-11-7 14:58:45 ] 字体:[ ]

必 修 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1.道家:

1)老子:春秋晚期,道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观点哲学思想——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②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2)庄子: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①发展老子的学说,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

②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注意】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时期。

2.儒家:

1)孔子:春秋晚期人,我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尊称“至圣”。

 主要观点: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政治思想——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有“亚圣”之称。

 主要观点:政治思想:将孔子“仁”,发展成“仁政”思想,提出“轻刑薄税”。

  民本思想:“民贵君轻”。

  伦理观:主张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即“性本善”,要用仁政来回复、扩充人的善性。

3)荀子: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主要观点:哲学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   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3.墨家:墨子(墨翟):战国初期,墨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观点:“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4.法家: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主要观点:①以法治国,严刑峻法。加强君主集权。要因时变革(“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注意】孔子、老子为春秋人,其余:皆为战国人

(二)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①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②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③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二、汉代儒学

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的设立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提出者:董仲舒

2、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要求思想统一。

3、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

①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学之士担任官职;

②从汉武帝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③汉武帝兴办太学,让天下文士都学儒学经典;

④还令各郡设立学校,推广儒学。

4、影响:

积极性: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消极性:结束各派学说平等竞争局面,抑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二)太学的设立

1、时间、地位:汉武帝时开始设立,封建社会官方的最高学府。

2、内容: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由经学博士负责教授;

太学子弟考试合格,即可到政府任官。

3、作用:

①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②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其了重要作用;

③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垄断官位的陋习,部分中下层人士得到入仕的机会;

④进一步推动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三、宋明理学

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基本主张与积极影响

(一)程朱理学

 含义:理学又称“程朱理学”,我国宋代时期出现的,以儒学为核心,融合佛教、道教思想

 而形成的、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1、程颐、程颢:

1)地位:北宋时期,理学的开创者。

2)基本观点:

 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理学核心思想,客观唯心主义)

 ②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③提出“格物致知”认识论,只有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理”。

2、朱熹:

1)地位:南宋时期,理学的集大成者。

2)基本观点:

 ①“理气论”: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客观唯心主义)

 ②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③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

3)影响:

  ①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

  ②其《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依据;

  ③其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统治。

(二)陆王心学

1、陆九渊:

1)地位:南宋时期,心学的开创者。

2)基本主张:

①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即理也”;(主观唯心主义)

②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③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要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

2、王阳明:

1)地位:明朝时期,心学的集大成者。

2)基本主张:

哲学方面: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认识论: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消极性——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积极性——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人的气节和品格,讲究节制、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产生积极影响。

四、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

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思想

1、“离经叛道”的李贽:

基本思想:

挑战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权威。反对用孔子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

批判程朱理学揭露道学家的虚伪,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抨击封建传统观念,倡导男女平等、个性自由。

2.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出现根源: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

基本思想:

抨击君主专制,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

主张限制君权,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要“公其是非于学校”

经济方面——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

基本思想:

①批判君主专制,主张用“众治”代替“独治”、“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②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心学空谈(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

③指出“亡国”与“亡天下”不同(梁启超据此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唯物思想家

基本主张:

①主张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②认为万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趋时更新

易混()警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不是对儒学的背叛,而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

专题归纳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是董仲舒。

4.汉武帝时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5.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6.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朱熹

7.心学的开创者是陆九渊;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

8.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工商皆本”的学说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西方历史上思想解放运动

公元前5世纪中期

希腊智者运动

起源

 

14-17世纪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发展

近代西方三次反封建运动

17-18世纪

启蒙运动

成熟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1、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1)背景:

经济:工商业发达

政治:民主发展到了高峰(奴隶制)

思想: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时间:前5世纪(大致春秋战国)

3)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

4)重要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5)意义:

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②它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2、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1)重要主张: ①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②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③提出“认识你自己”主张;

2)意义: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面研究“人”的学问。推动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的发展,被18世纪启蒙思想家视为他们的先驱和战友。

区别】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追求功利,忽视社会道德;

        苏格拉底认为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美德对人的重要性。

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一)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1、文艺复兴的兴起

1)时间:14-17世纪

2)国家:兴起于意大利,扩展到欧洲。

2)根本原因: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

3)代表人物: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文艺复兴初期“文学三杰”)

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先驱,长诗《神曲》。

彼特拉克:被称“人文主义之父”, 著《歌集》。

薄伽丘:《十日谈》。薄伽丘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并称“人曲”)

2、文艺复兴的扩展

  16世纪后,文艺复兴扩展到到西欧其它国家。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著名作品有《哈姆雷特》等。

3、文艺复兴的性质:

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斗争,近代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自古代智者运动以来,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4、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1)主张以人为中心,要求把人从宗教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2)肯定人的价值与可贵,颂扬人的力量,肯定人的权利;

3)要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

5、意义:

①有利于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②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③还推动近代科学的兴起。

(二)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

1、时间、地点1617世纪   德意志——欧洲其它国家

2、兴起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天主教的束缚。

②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使天主教内部酝酿出变革思潮。

③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腐败;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使天主教会与人们矛盾的加深。

④直接原因是教皇兜售赎罪券,借机剥夺民财。

3、概况:

①序幕:马丁·路德1517年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宣称基督徒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否定赎罪券的功效。

②思想核心:信仰即可得救(核心);《圣经》高于教士和教皇;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与上帝直接对话;简化宗教礼仪;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4、实质:用资产阶级神学取代封建神学(天主教神学),是新兴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斗争。

5、影响:

1)诞生了一批基督教新教派,如路德派、加尔文派等;

2)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3)使欧洲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4)为启蒙运动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易混()警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封建的教会与宗教思想,并不是放弃基督教。

   比较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资本主义发展结果;推动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主义斗争,矛头对准天主教

虽认识、揭露教会腐朽,但不主张改革,推翻教会

希望通过改革,用资产阶级新教会代替封建教皇权威

 

三、欧洲启蒙运动

(一)理解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观点

1)伏尔泰

地位: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主要观点:①提倡自然权利学说,认为人生来自由平等;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

          ④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开明专制”。

2)孟德斯鸠:

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主要观点:提出“三权分立”学说,核心是“权力制约与平衡”。

意义:奠定有关资产阶级国家政治体制的理论基础。

3)卢梭:

代表作:《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主要观点:①提出“天赋人权”说;

          ②提出“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说。

4)德国的康德:

主要观点:①主张自由、平等;②主张思想的自由;③评判统治者的愚民政策。

(二)理解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1、内容: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倡导自由、民主、平等,反对专制王权、天主教权和贵族特权,要求建立民主法制的“理性王国”。(一种追求人和人类社会自由的精神。)

2、特点: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三)认识启蒙运动的影响

⑴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直接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启蒙运动所宣传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作用。并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武器。

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拓展文艺复兴诞生在意大利,启蒙运动首发于英国,高潮在法国。

专题归纳

1.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智者运动,其先驱是普罗塔戈拉

2.西方的人文精神起源于希腊的智者运动

3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标志着宗教改革的开始。

4.文艺复兴核心思想(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5.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又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

6.西欧的文艺复兴运动发端于意大利;西欧的宗教改革运动发端于德意志;  

7.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人物是彼特拉克

8.以理性为旗帜,将矛头直指欧洲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启蒙运动 

9.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方面的突出特点是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10.孟德斯鸠的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提出三权分立的学说,第一个将其付诸与实践的是美国

11.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比,欧洲启蒙运动的最突出特点是提出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

12.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主要学说:三权分立学说;天赋人权学说;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