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 学科教学 >> 历史 >> 浏览信息
高一历史单元练习1
[来源:互联网 | 作者:高一历史备课组 | 日期:2018-11-8 20:25:36 ] 字体:[ ]

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2018届高一历史单元练习一

1(2017·苏州调研)《吕氏春秋·慎势》说:“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材料体现了宗法制的作用是(  )

A.维护社会的安定                       B.加强了周王的权力

C.区分血缘的亲疏                       D.保证贵族特权地位

2.谢维扬在《周代家庭形态》中说:(宗法制度)就是国家承认血缘团体的领袖对其成员有代替法律来实施的管理和处置权,承认这种血缘团体是国家行政及司法的基本单位。”他认为,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

A.强化国家管理                             B.提高族长权力

C.均衡权力分配                             D.维护贵族特权

3.《国史十六讲》认为:西周时期,庶民(一般民众)只知效忠于“家”(诸侯),而不知效忠于“国”(天子)。这一现象(  )

A.促使西周强盛                              B.强化宗法体制

C.导致诸侯割据                              D.促成秦朝统一

4.明朝《虎墩崔氏族谱》“族约”载:“立族长,立族正、族副,劾查良莠,宣圣谕,敦族义,创祠宇,置祭田,守坟墓,重谱牒,立宗会,叙伦理,正闺门,端蒙养。”这说明“族约”的主要功能是(  )

A.注重血缘纽带,捍卫贵族政治        B.约束家族成员,追求政治平等

C.维护宗族特权,强化专制统治        D.凝聚宗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

5(2017·泰州中学月考)所谓“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无论巨细,朕心躬自断制”,这体现出君权的特点是(  )

A.专制独裁                               B.至高无上      

C.世袭罔替                               D.天人合一

6(2016·南通一模)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由此可见,西周时期(  )

A.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先代贵族    B.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

C.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D.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7(2017·泰州期中)“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也。”材料表明西汉继承了秦朝的(  )

A.丞相制度                                B.皇帝制度          

C.郡县制度                                D.监察制度

8.“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  )

A.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                   B.顺应了时代的趋势要求

C.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                   D.削弱了三公九卿的权力

9(2016·扬州期中)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  )

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

10(2017·如皋调研)学者丛日云从多种维度来考察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之后,将其概括为“一”与“多”。 并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将其纳入“一”的框架,面对有悖于“一”的秩序,就会激发出改造与整合它使之归于“一”的冲动。古代中国有悖于“一”这个秩序的制度是(  )

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11.《通典·职官》载:“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与大司马、丞相是为三公,皆宰相也。”汉成帝此举意在(  )

A.提升御史地位                        B.提高行政效率   

C.抑制丞相职权                        D.完善监督体制

12(2017·苏锡常镇四市二模)贞观四年,唐太宗问政于张玄素。玄素曰:“臣观自古以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于此……如其广任贤良,高居深视,百司奉职,谁敢犯之。”材料表明,张玄素(  )

A.痛陈隋室苛法之弊                        B.反对君主独断专行

C.主张实行分权制衡                        D.建议扩大取士范围

点击浏览下一页13(2016·淮安一模)下图为唐太宗贞观初年的政令形成、实施流程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中书省拥有草拟政令的自主权

B.门下省拥有决策的绝对独立权

C.皇帝失去对政令决策的否决权

D.六部分担尚书省的实际执行权

14(2017·南京三模)王符《潜夫论•考绩》:“群僚举士者,或以顽鲁应茂材,以桀逆应至孝,以贪饕应廉吏,以狡猾应直言,以轻薄应敦厚……名家不相副,求贡不相称,富者乘其财力,贵者随其势要,以钱多为贤,以刚强为上。凡在位所以多非其人,而官听所以数乱荒也。”材料反映出(  )

A.察举制弊端日益暴露              B.孝廉的标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C.九品中正制难以持续              D.分科取士难以选拔高素质人才

15(2016·苏北四市期中)763年,唐礼部侍郎杨绾上书皇帝说:“进士者皆育当代之学而不通经史,明经者但记帖括(默写填空)。又投牒自举(自己报名参加考试),非古先哲王侧席待贤之道。”要求“明经、进士及道举并停”,恢复古代察举孝廉的方法。杨绾认为科举制(  )

A.考试内容有失偏颇                    B.选拔标准不合时宜

C.选才路径沿袭传统                    D.录取原则公平公正

16(2017·淮安高考信息卷)明代学者吕坤说:“吾少时乡居,见闾阎父老、阛阓小民同席聚饮,恣其谈笑,见一秀才至,则敛容息口,惟秀才容止是观,惟秀才之言语是听。即有狂态邪言,亦相与窃笑而不敢言短长。……岂畏其威力哉?以为彼读书知礼之人,我辈材粗鄙俗,为其所笑耳。”这一现象产生主要是由于(  )

A.乡野淳朴的民风                             B.学优则仕的观念

C.等级制度的影响                             D.尊重知识的传统

17.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

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18(2017·如东联考)《国史大纲》载:“张居正为相(内阁首辅)……太仓粟支十年,太仆积贮至四百万。及其籍没,家资不及严嵩二十之一。然能治国,不能服人。法度虽严,非议四起。”“非议四起”主要是由于(  )

A.自身不正贪污腐化                     B.不善理财入不敷出

C.世俗日下嫉贤妒能                     D.阁臣弄权不合制度

19.据《明史》记载:朱元璋所设殿阁之职,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自正统后,始专命内阁条旨”;而“终天顺之世,李贤为首辅,吕原、彭时佐之”。以上变化表明(  )

A.内阁首辅专权现象严重        B.内阁已成为法定中央行政机构

C.内阁取代六部掌管行政        D.内阁拥有参与国事决策的权力

20(2016·扬州期中)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记载:“军机处有廷寄谕旨,凡机事虑漏泄不便发抄者,则军机大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发即封入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钤之,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其迟速皆由军机司员判明于函外。曰马上飞递者,不过日行三百里;有紧急则另判日行里数……始密且速矣。”从中可看出清廷军机处的“廷寄”制度(  )

A.便于军机大臣控制军权            B.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兵部办事效率

C.成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D.便于皇帝控制全国军政大权

21(2017·苏州调研)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形成并延续两千多年超稳定政体的主要原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文史纵横》2009年第3

材料二 秦以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遇到贤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以此为据,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约束皇权。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分析》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4)

 

 

(2)结合秦汉、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6)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6)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4)

 

 

 

 

答案:(1)变化:从分权到集权;从世袭到任命。

(2)说明:秦朝:实行朝议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或宰相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汉朝:儒学成为正统,“天人感应”思想对君主起到制约作用。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一定制约。

(3)理由: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部分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理。

(4)作用:官僚政治为中国古代社会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运作机制,有利于稳定政体;官僚政治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和抑制暴政;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