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 学科教学 >> 历史 >> 浏览信息
2018届高一历史单元练习2
[来源:互联网 | 作者:高一历史备课组 | 日期:2018-11-8 20:26:46 ] 字体:[ ]

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2018届高一历史单元练习二

1(2017·苏州调研)“其车之制,除压栏木及列槛椿外,车身用板作槽,长可二丈,阔则不等,或四寸至七寸;高约一尺。槽中架行道板一条,随槽阔狭,比槽板两头俱短一尺,用置大、小轮轴。同行道板上下通周,以龙骨板系其在上。大轴两边各带拐木四茎,置于岸上木架之间,人凭架上踏动拐木,则龙骨板随转,循环行板刮水上岸……”材料所述工具(  )

A.两汉时期已经广泛使用                B.标志着古代水利设施的完善

C.开启了农具自动化先河                D.是农业灌溉机械的重大改进

2(2017·海安中学月考)元代王祯《农书》描述曲辕犁:“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阔狭不等,一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这说明曲辕犁(  )

A.在元朝开始用于农业            B.只适合南方水田

C.使传统耕作技术成熟               D.变革了耕作方式

3.南宋陆游曾作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上述诗文主要反映出中国古代农民(  )

A.重视历法指导                        B.关注生态环境

C.讲求精耕细作                        D.注重农事时令

4.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27 355 462

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

102 750 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

208 095 796

3.56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5.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中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这反映了(  )

A.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             D.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6(2017·如东联考)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形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徽州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超过其它地区    B.徽州地区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了地价    D.徽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理念

7(2017·扬州中学月考)《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科举制让人埋首功名利禄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8(2017·苏州一模)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  )

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突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

近代化商业群落开始形成 流通领域出现纸币交子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点击浏览下一页9.(2017·启东中学月考)明代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记述:(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传统道德沦丧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贫富分化的加剧               D.豪门贵室崇尚奢侈

10.下图是汉代土地变更的部分统计。据图可知汉代(  )

法制相当健全       重视土地私有 

土地兼并严重       买卖土地自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16·南京二模)清代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这表明

A.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变化   D.商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12.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写道: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以下对班固经济思想的理解准确且全面的是(  )

A.重视农业生产                     B.承认商业的重要性

C.继承重农抑商思想                   D.提出农商并重思想

13(2016·常州一模)商鞅说: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农辟地,商致物,官治民。”“三官贫,必削。这表明商鞅认为(  )

A.秦国的经济政治贫弱,必须实行变法

B.商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C.只有实行重农抑商,国家才能富强

D.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官吏的管理

14.乾隆九年制定的《管理澳夷章程》规定:洋船出入,严行盘验;夷人有事不能面见督抚等大员,也不准由熟识商人代为传达,必须由澳门县丞申报海防衙门。清政府制定这一章程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澳门管理                            B.取消外交活动

C.严控中外接触                            D.禁止海外贸易

15(2016·徐州一模)据明朝万历《嘉定县志》记载:邑之民业,首藉棉布,纺织之勤奋,比户相属,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从此出。这说明嘉定(  )

棉纺织业发达 家庭开支依赖于织布收入 

小农经济瓦解 农业经济商品化态势显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2017·如东联考)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材料中的(  )

A.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                     B.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C.主要生产民生日用商品                     D.产品全部供政府使用

17(2017·东海中学月考)据《上海县志》记载,嘉靖时上海县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浙江通志》亦云,万历时嘉善县纺织为纱,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业……男妇或通宵不寐。材料反映出(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                      B.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变化

C.纺织业是主要的手工业部门                    D.家庭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18(2016·盐城三模)唐代郑熊《番禺杂记》载: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人与交易,多得异物。明代谢肇淛《五杂俎》又载:务本坊西门有鬼市,冬夜尝闻卖干柴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鬼市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B.官府逐步放松对市的管制

C.唐代的市已有了突破性发展                  D.明代的坊市界限开始消失

19(2017·南京一中月考)《唐会要》中记载: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太和五年(公元831年)七月,左右巡使奏:‘……不合(不应当)辄向街开门户,悉令闭塞。’”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严格限制州县城市的商品交易             B.导致农村集市贸易无从发展

C.严格控制城市里坊与市的界限             D.抑商政策导致商业发展停滞

20(2017·苏州模拟)庄季裕《鸡肋编》记载: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由此可见,宋代的茶叶贸易经济影响不包括(  )

A.促使商业市镇增多                            B.使市井生活繁荣

C.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D.促进了纸币的流通

21(2017·如东联考)在农业社会,农村市场既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产物,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依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等,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二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材料三 明清江南市镇的起源,早的可以追溯到宋代。明中期到清前期是传统江南市镇发展的高峰期。从宋以来,直到明清,市镇是体制外的产物。它是政治行政体制外自行生长出来的东西,是农村商品经济、市场贸易发展的产物。市镇具有乡村商贸市场“中心地”的性质,衬托并支持着城市的生存与发展。

——摘编自王家范《明清江南的“市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8)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草市发展的积极作用。(6)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古代农村市场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6)

 

 

 

 

答案:(1)原因:小农对社会的依赖程度增加;农村剩余劳动产品的增加;农村中工商业者的涌现;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

(2)作用:方便农民生活;促进农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3)原因: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大量农副商品进入市场。

作用:促进农村社会进步;支持城市的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