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 学科教学 >> 历史 >> 浏览信息
2018届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来源:互联网 | 作者:高一历史备课组 | 日期:2018-11-8 20:27:56 ] 字体:[ ]

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2018年秋学期

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

命题人:顾冬建   审核人:顾元忠    9月28日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 《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2.在历史学习中,图表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下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点击浏览下一页

①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完成统一         ②秦统一期间的都城为咸阳 

③秦统一总体采用了先近后远的攻击策略    ④秦统一后的疆域未达东部沿海地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

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作官吏幕僚

4.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点击浏览下一页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实行郡国并行制

C.推行三公九卿制                         D.推广行省制度

6.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

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         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

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           D.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

7.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礼乐丧葬制     C.婚娶联姻制     D.功臣分封制

8.《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朝议裁决      B.集权独断       C.世袭传承       D.政务繁忙

9.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

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

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                          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10.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1984年离乡多年的世界船王包玉刚回到宁波访问,在天一阁看到了馆藏的《包氏家谱》,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孙。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11.《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12.《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实现权力制衡

13.2007年12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期     B.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

C.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     D.南宋的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

点击浏览下一页14.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怍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

A.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    B.耕作农具得到改进

C.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    D.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

15.右图反映了我国古代某一朝代的都城布局,该布局的出现应该不晚于下列哪个朝代?

A.汉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

16.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

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点击浏览下一页17.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徽人在苏州镇抚司衙门之前兴建徽郡会馆,后又在阊门外上塘街建新安会馆。同治年间,在南显子巷再建安徽会馆。苏州府属各城镇还有一些徽人的会馆。据此可知

A.清朝时期徽商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商帮

B.徽商的形成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果

C.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D.太平天国运动使徽商为躲避战乱大量移居苏州

18.民间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右侧邮票所体现的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

A.男耕女织              B.铁犁牛耕

C.集体劳作              D.刀耕火种

19.清顺治十八年八月,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当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避免海难发生  B.防止鸦片走私   C.杜绝西方思潮   D.严控对外联系

20“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其对今天的影响表现在

A.规范宗教仪式    B.传承中华传统  C.禁锢人们思想   D.阻碍社会进步

21.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定,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A.八股之风愈演愈盛         B.君主专制影响深刻

C.科考规范愈加严格         D.君王名号不再避讳

22.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考试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这一制度形成于

A.汉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

23.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高转筒车的发明  C.耦犁技术的普及  D.曲辕犁的推广

24.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了汉朝

A.开创了郡县制  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C.实行冶铁官营  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

25.《新唐书》载(太宗)谓房玄龄曰:……工商杂流,假使技出等夷(等夷意指同行),正当厚给以财,不可假以官,与贤者比肩立、同坐食也。”这反映唐太宗的主张是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严禁工商业者的技术发明

C.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   D.遏制商人对高利润的追求

26.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点击浏览下一页  点击浏览下一页  点击浏览下一页 点击浏览下一页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风力水车

27.位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好墓,出土的随葬品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充分反映了商代手工业制造水平。下列文物应该出土于该墓葬的是

点击浏览下一页  点击浏览下一页  点击浏览下一页  点击浏览下一页

A                     B                   C                    D

28.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

A.江南市镇商业繁荣                    B.重农抑商政策废弃

C.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D.徽商经营品种单一

29、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交子”广泛使用                       B.坊市界限严格

C.商业发展繁荣                          D.商帮活动频繁

30、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                   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

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D.明朝造船技术落后

31.“争国本”是明万历年间围绕皇位继承问题皇帝与大臣展开的争论:万历皇帝想废长立幼,却遭到群臣反对,经过近20年的争论,最终以皇帝的妥协而告终。此事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皇帝违反了  

A.宗法制        B.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       D.皇帝制度

32.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感

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

33.“正统(明朝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王士禛《池北偶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性原因是  

A.确立三公制                      B.建立三省制

C.废除丞相制                      D.设立军机处

34.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5.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3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6“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点击浏览下一页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1分)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3分)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1分)

37.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王朝的政策相关,而政策的变化又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点击浏览下一页 

汉画像砖市并图

材料二  燕、赵、秦、晋、齐、粱、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                   ——[明]李鼎《李长卿集》

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点击浏览下一页材料四

 

 

 

 

 

 

 

《耕织图·耕图》[清]焦秉贞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市”的发展状况。(2分)

2)据材料二,分析古代商业发展呈现什么特点?联系所学,举两例最具代表性的地域商人群体。(3分)

3)材料三作者如何看待工商地位?作者的理由是什么?(2分)

4)材料四中的农业生产工具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从材料三的观点出发,说一说你对古代农商关系的认识。(3分)

38.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3分)

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3分)

 

 

 

 

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

1-10  BDACA   BABAC     11-20  CBCBC  DAADB

21-30 BBACA   BAACC     31-35  ABCCC

36答案:1)图示一秦朝、图示三元朝;图示二反映的制度是三省六部制。

2)“上”是指秦始皇。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郡县制。

积极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3)材料三反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材料四反映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消极影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37答案:(1)汉代有集中贸易的市;(1分)市设立官署,政府严格管理“市”。(1分)

2)区域性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快。(1分)晋商和徽商。(2分)

3)工商皆本。(1分)理由:工商都是统治者的利益需求。(1分)

4)唐朝(或隋唐)。(1分)关系:相辅相成(即农业经济是商业繁荣的基础;商业活跃也有利于农业发展)。

38答案:(1)做法:全面推行郡县制。(1分)

影响: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为后世所沿用。(2分)

混合体:郡国并行制。(1分)

2)关系:行省制是郡县制的继承与发展(或较高级演化形态)。(1分)

“优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1分)

创举:开创省制(设立行省)。(1分)

3)理解:始终维护中央集权。(1分)

认识: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关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主要调节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制度随社会发展需要而变化。(2分,任答两点即可,言之有理也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