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 学科教学 >> 历史 >> 浏览信息
高二历史学测必修三5-6单元知识点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高二历史 | 日期:2018-11-9 10:27:37 ] 字体:[ ]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学习西方、寻求变革

(一)了解魏源、林则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抵抗派)

1、背景:鸦片战争爆发,中国一批有识之士被洋枪洋炮惊醒,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代表人物、著作:

①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个人。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②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历史地理著作

3、学习内容:西方军事科技(器物层面)

4、作用:

①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

“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对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易混(错)警示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对西方的了解并不深入,只是开研究、学习西方之先河。

(二)了解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地主阶级洋务派)

1、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

2、 目的、实质: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3、 代表人物:中央以恭亲王奕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为代表。

4、 主张、口号:在“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下,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旗号。

5、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6、 内容:①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代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

         ②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方面的困难。(代表: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③从70年代中期,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十年之中,初步建成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④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又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7、 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了。

8、 评价:①洋务派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技术,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②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③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三)了解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 19世纪末)

1、产生原因: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根本原因);②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西学的不断传播。

2、代表人物、主张

代表

著作及主要思想

特点

严复

翻译《天演论》,提出“物竟天择,适者生存”,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化论观点。

启蒙思想第一人,对维新理论宣传贡献巨大。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旗号宣传维新变法;借用进化论观点,

论证了君主立宪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结合

托古改制

跪着造反

 

梁启超

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批判君权

康有为打着孔子旗号原因:

①减小阻力;②(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3、学习内容(共同主张):

政治: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制度层面)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文化:学西学,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和科技。

(四)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是一次爱国运动;

2、它是一场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最重要的作用)

3、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易混(错)警示维新派、革命派两者都属于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但具体的主张并不同,维新派要求保留清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革命派则要求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维新派反对用革命的手段和方式,革命派坚持用武装起义的手段。

 

二、新文化运动

(一)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1、陈独秀: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提出“德先生”“赛先生”口号;发表《文学革命论》。

2、李大钊: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能并存

3、胡适:《文学改良邹议》,最早提出白话文

4、鲁迅:《狂人日记》,指出封建礼教吃人本质。反封建+白话文=新文学典范

5、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办学方针

(二)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

1、前期(五四运动前)——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味、迷信

民主: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制度。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又称“思想革命”)

旧道德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口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又称“文学革命”)

胡适——最早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

陈独秀——鲜明举起文学革命大旗。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雕琢、陈腐、晦涩的旧文学,提倡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鲁迅——文学革命成绩最突出。代表作《狂人日记》《孔已己》,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把文学的反封建内容和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2、新发展:十月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三)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性质:前期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思想的思想解放斗争。

2、作用:①动摇封建思想正统地位(最重要);②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③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到来;

④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 ⑥全面文化转型运动。

3、局限:对待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否定的偏向;局限于知识分子之间。

易混(错)警示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则喊出“打倒孔家店”,但两者的本质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了解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社会主义的史实  

李大钊——最早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1、1918年,在《新青年》先后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宣传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

2、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1920年,在北京组织 “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4、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分别开设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二)了解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原因:

①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②新文化运动推动;  ③十月革命鼓舞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特点: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3、代表人物:李大钊、陈独秀;

方式:创刊物、写文章、建组织

4、意义:①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分化。

②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

③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专题归纳

1.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是林则徐;

2.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是魏源编成《海国图志》;

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戊戌变法;

4.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梁等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是将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出现这一特点的根源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5.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6.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7.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作用而言,主要“新”在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8.新文化运动把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作斗争目标,最主要原因是儒家思想是维护专制统治的理论依据;

9.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是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

10.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是在五四运动后。

11.最早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2.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李大钊,在中国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一)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⑴民族主义——民族革命: 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含义: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暗含反帝的要求)

⑵民权主义——政治革命: 内容:建立民国   地位:三民主义的核心(因为从理论上解决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

⑶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内容:平均地权:核实地价,增价归公; 性质: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

(二)理解新三民主义

⑴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孙中山本身与时俱进的精神

⑵提出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做出新解释。

⑶内容:民族主义:对外突出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

        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⑷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变化: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突出反满,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

明确反帝

 

强调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抽象的“自由、平等、博爱”

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的政纲

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办法(耕者有其田,谋求工人和农民生活的改善)

⑸意义:

①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②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

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解决了革命的依靠力量问题),推动了大革命的高涨。

 

(三)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1、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革命纲领,集中反映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在它的指导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迅速发展,推动了武昌起义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并成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论基础。

2、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的纲领的基本原则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国共进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二、毛泽东思想

(一)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和新民主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

1)井冈山时期(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927年10月,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三篇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新民主主义理论:

创造性提出中国革命的两步走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对新民主主义理论作了系统完整的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中共七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文章:《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论联合政府》、《论持久战》等

(二)了解“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确立: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在中国革命面临重大转变的关键时期,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既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体现也是中国革命的必然。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三)了解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主要论著

文章:《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理论: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意义:在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三、邓小平理论

(一)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1)开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形成: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成熟:1992年“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2)围绕核心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十五大

4)内容:

①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③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④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

⑤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二)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1)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

2)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3)是当代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1、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核心问题: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专题归纳

1.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

2.三民主义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3.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之所以能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它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4.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与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最大区别在于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5.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大成果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6.中国共产党确定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中共“七大”;抗日战争时期。

7.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主要取决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8.“新民主主义”这一科学概念的提出是在抗战时期;

9.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1992“南方谈话”和1992中共十四大;

10.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