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 学科教学 >> 语文 >> 浏览信息
诗歌鉴赏四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佚名 | 日期:2010-12-23 8:58:13 ] 字体:[ ]

 

(四)边塞诗

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理解边塞诗的内容。

          3、总结边塞诗的表现手法。

4、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边塞诗的内容,分析其手法。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一、什么是边塞诗

边塞诗,以歌咏边塞风光为主,充分显现了战争的状况与男儿的豪情壮志。

边塞诗兴盛于唐代,与田园诗恰成对比。其兴起的原因,由于唐代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许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而塞外的风光迥异,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新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的视野,刺激了写诗的灵感。

其中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等。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二、边塞诗派的特色,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1.在诗的风格上,奔放雄伟,慷慨激昂,以气象雄浑见长;语言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

如: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2.在诗的体裁形式上,以七言歌行为主,也有若干七言绝句,因为七言诗句法多变化,适足以显现慷慨雄浑之气。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在诗的题材内容上,以边塞景色与战争场面为主。描写的景观有狂风、酷热、严寒、冰雪、大沙漠、惨烈悲壮的战役、异国情调的胡乐等。人物多为都护、将军、单于、胡姬、征人、胡儿。地名则有天山、阴山、瀚海、轮台、疏勒等。

如: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4.作者均富有浪漫进取的精神,人生观积极而乐观。因此诗中充满了激情和豪兴,显示出充沛的爱国情感。有反映战争残酷、黯然思乡的一面,更洋溢著马革裹尸、立功沙塞的雄心。

如: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三、边塞诗的分类

1.边塞诗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颂战,如卢纶的《塞下曲》。一类是反战,如杜甫的《兵车行》、柳中庸的《征人怨》。一类是反映战况或戌边生存状态。

2.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

盛唐: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国势渐衰,昂扬向上的基调依旧,但悲壮惋伤的成分渐多。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宋代:外侮不断,国难当头,感情或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或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

这类诗大多表现战乱的苦难、对战争的厌恶,或是表现古老的爱国传统,对保家卫国的将士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的歌颂,或是吟唱救亡之歌、亡国哀音,直陈时弊或委婉讥讽。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感叹边塞奇异风景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爱国将士壮志豪情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戍边将士思乡之情

羌笛何许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戍边将士厌恶战争的怨情

内容:感叹边塞奇异风景、爱国将士壮志豪情、戍边将士思乡之情、戍边将士厌恶战争的怨情

特点:慷慨悲凉,豪迈雄壮

手法: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直抒胸臆等

注意:结合时代背景。

四、高考边塞诗的设题特点

(一)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 、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天津卷)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这里的"铃声"即驼铃,是沙漠中的特有景象,借代驼队.整个诗句表现了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的边塞风光.

(二)边塞诗常见意象有哪些?

2004年江苏卷)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三)这类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重庆卷)

从军行七首 ( 其二 )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 “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 为什么?  

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②梅花:系乐曲《梅花落》。

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

 

 

五、规律总结:

1.边塞诗在诗的题材内容上,往往以边塞景色与战争场面为主,表现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的思想感情。

2.这类诗歌的语言特点往往是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

3.常见的表达技巧为衬托对比、虚实结合、借景抒情、象征……

【边塞诗鉴赏方式】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又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还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情况相当复杂。比如说,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词大多激情奔放,而中唐以后的边塞诗词大多感慨深沉。边塞诗词的创作形式大多为古风(高考命题使用长篇古风做材料的可能性不大)和绝句,词的数量较少。中学生在解答边塞诗词的鉴赏问题时,应掌握如下几把打开通往凯旋门的钥匙。

第一把钥匙是要弄清边塞诗词的立意,深挖它含蓄的主旨,从总体上对作品进行把握。因为这一问题相当复杂,所以就先举些名句来加以简要评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既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既表达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也表现出对边疆和平的向往;“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既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也表达了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既是对不义战争的控诉,也是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也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既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军嫂们无尽的思念与惆怅;“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字里行间洒满斑斑血泪,令人闻之而发指……异彩纷呈的边塞诗词,或奇丽峻峭,雄浑挺拔;或清新幽雅,缠绵悱恻;或慷慨高歌,响遏云天,或低徊浅唱,感慨万端;或令人热血沸腾,欲跃马横戈,或使人愁肠寸断,想折戟断刀……

而一些从表面上看起来是闺怨、赠别的诗,因与边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妨把它看作边塞诗词的衍生作品,也可以归为同类。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陈玉兰的《寄夫》,岑参的《逢入京使》、高适的《别董大》等,都是这类诗中的顶尖之作,可细心琢磨。

第二把钥匙是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先拿王昌龄的《从军行(七)》(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来说,首句极其生动地描绘出大漠的风光。浩瀚的大沙漠,一望无际,“平沙万里绝人烟”,每当北风振漠,尘土遮天盖地,惊沙扑面,日色无光。这就渲染出激烈的战斗场面,反衬出唐军将士英勇杀敌的豪情。再看一下王维的《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中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出大漠奇异风光——大漠上升腾起的燧烟是那么的直,黄河中倒映着的落日是那么的圆,这简直让诗人感到震惊,精神为之一振,前面的惆怅则被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中,刹时一扫而光。抑扬顿挫的手法很好地突出了大漠的壮丽、奇特和诗人的激昂情绪。诗人通过对大漠壮丽风光的描绘,抒发了对为国御敌守边,立功绝域的将士们崇敬之情,充满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再拿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来说,前两句以工整的对仗的形式来写景,用了两个色彩鲜明的比喻。先从俯视的角度来写莽莽大漠上的黄沙,在月色的辉映下如同白雪,再从仰望的角度来写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寒月犹如严霜。上下交映,只见整个大漠一片白茫茫,令人顿觉冷嗖嗖。诗人从地点、景物、气候三个方面着意刻画,反复渲染,营造出一个悲凉的氛围,为后两句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之情蓄势。可见景不同,情各异,二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没有多读,多练,是很难找到这把钥匙。         

第三把钥匙是要弄清诗中哪些地方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战争是非常残酷的,是血淋淋的,从诗歌艺术美学的角度考虑,它一点也不美,不宜直接描写,所以绝大多数诗人都采用侧面描写。那么,怎样去挖掘出来呢?一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然后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深入的揣摩,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还以王昌龄的《从军行(七)》来做个剖析:“红旗半卷出辕门”中的“红旗”指的是战旗,它“半卷出辕门”,说明部队为了提高行军的速度和不被敌人发现,他们半卷红旗,飞速前进。虽然作者没有告诉人们这支部队究竟要干什么,但透过紧张的气氛,读者自然知道其中的奥妙。而“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中的“洮河北”的是前方战场,最关键的是末句,写唐军已生擒敌酋“吐谷浑”,取得了丰硕的战果。“擒贼先擒王”,敌人已经群魔无首,只能狼狈逃窜,如鸟兽散。至于怎样生擒敌酋,残敌如何逃窜,那就让读者自己去想象了。这一构思非常巧妙,极富喜剧性,极富弦外音。

六、课后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①,孤城遥望玉门关②。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③。

[注释]①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雪山:指祁连山。②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③楼兰:汉时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

①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②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