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 学科教学 >> 语文 >> 浏览信息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高二语文 | 日期:2018-11-16 21:20:46 ] 字体:[ ]

四校联盟2018年秋学期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

命题人:康海燕     审核人:蒋雯     1113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5分,每题3分)

1.在下面几句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了封建统治者个人口腹之好,竟如此         

2)可是也许你起的誓只是一个谎,人家说,对于恋人们的         ,天神是一笑置之的。

3)椴木炭磨过,看来晶莹灿烂,没有一点儿          ,成一件精制品了,可是全部工作还没完,还得镀金。

A.劳师动众   寒盟背信   遗憾          B.劳民伤财   寒盟背信   缺憾

C.劳师动众    背信弃义   缺憾          D.劳民伤财   背信弃义   遗憾

2.下列各句所用修辞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A.青雀黄龙之轴                            B.佩玉鸣鸾罢歌舞

C.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D.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遇到微霜,就会受害。                 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①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

②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

③明代文征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④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

⑤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

⑥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⑦所以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

A.④①⑥②⑦③⑤  B.⑦④①⑥⑤③②  C.④①⑥⑤③②⑦  D.⑦④①⑥②③⑤

4.下列各句中,所引名句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3分)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的眼界是独特的,他善于观察,善于选择,善于剪裁和嫁接,一种绝美的境地就呈现在世人面前。

B.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活得真累!他的“累”是一种孤独,一种孤僻与孤傲,一种特立独行的自恋,一种向死而生的超越!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看到了人的生死、寿命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平等的思想成就了王羲之,也成就了《兰亭集序》。

D.“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之所以能完成《史记》,全在于他有一颗顽强的心,一颗追求卓越而又忍辱负重的心。

5.清代咸丰进士李文敏曾任江西巡抚,赴任期间写下一副楹联歌咏滕王阁。依次填入下面楹联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文章有神,               ,阅世千年,依然见画栋飞云,               

湖山无恙,               ,凭栏四顾,                             

①况更睹金绳摩汉②铁柱凌霄③珠帘卷雨④载地灵天宝以传⑤擅楚尾吴头之胜

A.②④③①⑤  B.④③①⑤②  C.③⑤②①④  D.④③⑤①②

二、文言文知识积累与阅读(19分)

6.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后五年,吾妻来(女子出嫁)      

强弱,形也。矣,何足怪乎(的确) 

引以为流曲水,列坐其次(酒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孟秋、中秋、季秋)

B.知效一官,行一乡(合,顺应)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注定)

   众人之,不亦悲乎(比,相比)    

 仆偿前辱之,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同“债”)

C.刘夙疾病,常在床蓐(缠绕)     

   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之(准则)

   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因而守之(攻占) 

置杯焉则胶 (粘住不动)

D.穷之北有冥海者(草木植被)     

若望仆不师,而用流俗人之言(指代对方)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原因)    

太史公父子相续纂其职    (沿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小莲记

刘斧

李郎中,京师人。家豪,屡郡。嘉祐中,售一女奴,名曰小莲,年方十三,教以丝竹则不能,授女工则不敏。数日,公欲复归之。女奴泣告曰:“傥蒙庇育,后必图报。”公亦异其言,久而稍稍能歌舞,颜色日益美艳。 

一夕月晦,侍公寝,中夜不见。公惊,秉烛求之,庖厨井厕俱不见。公意其与人私,颇愤。至晓方至,怒甚,欲加棰,且询所往。小莲曰:“今日不幸见拙于长者,不敢隐讳。妾非人也,非鬼也,容尽陈委曲。妾非敢远去,惟每至晦夕,例参界吏,设或不至,坐贻伊戚,亦若民间之农籍,自有定分也。”公终疑焉。

又至月,公开宴,以醇酒醉之。小莲熟寐,高烛四列,公自守之。将晓,攫然而兴曰:“公我厚,使我不得去,我因公被罪矣。”而次夕中夜复失之,及晓乃归。公询之,小莲袒衣视公,青痕满背,公谢焉。自兹月晦则失之,公无怪焉。 

  一日,语公云:“某日授命当守某州。”皆合其言。公将行,小莲泣告:“某有所属,不能侍从,怀德恋爱,但自感恨。君不遗旧,时复念之。”公坚欲同行。小莲曰:“某向一夕不往,已遭重责。去经岁月,罪不容诛。”公知不可强。 

公行有日,小莲送公,执手言曰:“公妻到官一岁化去,公与都漕交竞,公亦失意归,妾当复见公。宜谨秘之,勿泄。” 

公到官,经岁妻死。中道罢郡,意尤怏怏。乃入都,不以仕宦为意。闲居阖户,终日兀坐。适闻叩户声,及出,乃小莲也。公喜,之坐。公感泣云:“别后一如汝言。”

小莲且泣且拜:“妾有私,肯浼长者,愿以此身托死。”公曰:“何遽出此言?”小莲曰:“妾实非人,乃城上之狐也。前世尝为人次室,构语百端,谗其冢妇,浸润既久,良人听焉。自兹妾独蒙宠爱,冢妇忧愤乃死,诉于阴官,妾受此罚。岁月满,得复故形,业报所招,例当死鹰犬。苟或身落鼎俎,膏人口腹,又成留滞,未得往生。公可某日出都门,遇猎狐者,公多以钱与之,云:‘欲得猎狐适药。’死狐耳间有花毫而紫,长数寸者,乃妾也。公能以北纸为衣,木皮为棺,葬我高壤,始终之赐多矣。”再拜又泣,大恸而去。

公如期出镇,北行数里,果有荷数狐者,择耳中有紫毫者,售之以归,择日葬之。公亲为祭文,如法葬于都城坊店之南。

(选自《青琐高议》,有删节)

注:①托死:道教称修道者死去为魂魄升仙而去,遗下躯壳,并非真死。

 

7.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家豪,屡郡                      典:主管、掌管

B. 妾非人也,非鬼也,容尽陈委曲      委曲: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

C.我厚,使我不得去               :偏爱

D. 公喜,之坐。                    邀请

8.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嘉:北宋仁宗年号,苏洵的文集即为《嘉集》,由此可知这是一篇北宋时期的“人狐恋”的故事。

B. 坐贻伊戚:出自《诗经•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诒”通“贻”,招致。“戚”,忧伤。意为“自寻烦恼, 自招灾殃”。

C. 晦:阴历月初的一天。与之相对的是“朔”,指阴历每月末的一天。“晦朔”连用,即指一个月,如《庄子•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

D. 经岁:一年,与“经年”同义,如柳永《雨霖铃》中“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9.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公如期出镇,北行数里,果有荷数狐者(3分)

                                                                                                                                                           

(2)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3分

                                                                                                                                                          

10. 根据第⑦段内容,概括小莲的“前世今生”。(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 

感皇恩    

朱敦儒

    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花竹随宜旋装缀。槿篱茅舍,便有山家风味。等闲池上饮,林间醉。

    都为自家,胸中无事。风景争来趁游戏。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

注:朱敦儒,南宋词人,因遭秦桧等弹劾罢职,晚年退居嘉禾。

11.上阕写出了小园哪些特点?由此可看出主人公是什么身份?(4分)

                                                                                                                                                           

12.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_,人命危浅。(李密《陈情表》)

(2)___________________,恨不倩疏林挂斜晖。(王实甫《长亭送别》)

(3)沧浪之水清兮,___________________(《楚辞》《渔父》)

(4)《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5)____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6)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7___________________,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

8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田间话絮

和 谷

①雨水时令过后,渭河北原却下了一场透彻的大雪,洋洋洒洒,让人尝到了乍暖还寒的味道。归时雪满故园路,两道曲曲弯弯的车辙在引我回到老家。这么盈尺厚的雪,别说在春初,就是在数九寒冬也是罕见的。尽管是姗姗来迟了的春雪,也足以使庄稼人开心,丰年有了指望。

②雪霁之后,屋檐上的冰凌在滴答着晶莹透亮的水珠,积雪的边缘也在滋滋地融化,阳光下的雪水便泥泞了乡间的土路。麻雀和喜鹊的喳喳声,摇落了柳树、桐树、核桃树枝丫上的残雪。半晌工夫,朝南的向阳山地便将雪白的绒毯变戏法似地化为乌有,湿漉漉的田坡在暖阳下酣畅地呼吸着,一片氤氲的气象。

③在坡路的拐弯处,我碰见了碎爷。他扛了一把锃亮的锄头,说是去地里转悠。我和碎爷一起走过守护着老宅的古槐旁,远远就看见五叔弓着腰在油菜地里忙活。油菜是去年秋后种的,不畏严寒,从越冬到入春一直是绿油油的,稍遇暖风即绽芯抽薹子。待到山原上的水桃花、杏花、杜梨花露出粉白的眉眼,油菜地便金黄璀璨,招蜂引蝶,点亮寂寥了一个冬天的穷乡僻壤。

④碎爷在油菜地边荷锄而立,与五叔搭讪着,探节数时,量晴校雨,其舒坦的话语是雪霁晴朗的自然氛围所赋予的。五叔拿一把小铲,在茁壮的油菜丛中挖荠菜和茵陈芽子,说是咬春尝鲜,也可用来喂鸡的。在老家,牛马骡驴业已绝迹,猪狗羊鸡也很少有人养。知道五叔抽烟——恐怕也是村上最后一位抽旱烟的老汉了——我敬上一支烟给五叔,他却板着脸说,我不吃纸烟,好烟烂烟一个味儿,不如我的旱烟锅子。

⑤五叔就地畔坐下,与碎爷拉话,我成了一个插不上言的旁听者。他们说,大油菜籽比小油菜籽产量高,但不香,味儿不正。买的混合油在热油锅里不见增量,好的纯菜籽油会膨胀变多。我发现油菜地里栽了不起眼的一排排小花椒苗,青色的,刺儿尖锐。五叔说,种的油菜是自己吃的,不算经济账,人家一亩花椒能收入几千元,干椒湿椒有人上门来收购,种麦也就三五百元,不值钱。花椒中的大红袍收益好,但没有难伺候的老品种狗椒吃起来香。记得几十年前,全村仅有沟畔上的一树狗椒,别说椒籽,就连椒叶子也被捋光了。谁家油锅里放入几粒花椒,满村人都闻到了香味儿。是人的味觉迟钝麻木了,还是花椒退化抑或变种了?是谁给老花椒起的名字,为啥叫了个“狗椒”?

⑥我问,这些年麦子普遍增产,啥原因?碎爷说,机械化耕种,土壤深翻了,底肥化肥跟得上,合理密植,种子也改良了。早先牲畜犁地浅,粪土效力低,籽种近亲繁殖,当然产量少,吃不饱肚子。碎爷用脚蹭着路边密匝匝的野燕麦苗,说这东西自生自灭,却从来没有断种。

⑦若算计经济账,种麦子的收益一年也顶不了一个月进城打工的收入,庄稼人是念及对土地和粮食的与生俱来的情感,才不忍心撂荒生存的根本。而流转规模化经营、生态观光、美丽乡村的前景,近在咫尺,亦艰难繁复。

⑧沟对岸,背洼洼里的残雪在春日下泛着光,不日会冰雪消融,毕竟,春分之后就是清明了。碎爷和五叔说,山挡不住云,树挡不住风,节气不饶人,神仙也挡不住。

(选自2017年3月1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4. 文章以我与碎爷、五叔在田间谈话为线索,请分析其作用。(4分)

                                                                                     

                                                                                          

15. 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1)他却板着脸说,我不吃纸烟,好烟烂烟一个味儿,不如我的旱烟锅子。(2分)

                                                                                           

(2)是人的味觉迟钝麻木了,还是花椒退化抑或变种了?(2分)

                                                                                          

16. 分析第二段中划线句的表达特色。(6分)

                                                                                      

                                                                                          

17. 请探究文章结尾一段的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0

小说的气味

莫  言

大马哈鱼,在中俄界河乌苏里江里出生,在大海深处长成大鱼,在它们进入产卵期时,能够洄游万里,回到它们的出生地繁殖后代。对鱼类这种不可思议的能力,近年来,鱼类学家找到了答案:鱼类有十分发达的嗅觉和对于气味的记忆能力。母河的气味,不但为它们指引了方向,也是它们战胜苦难的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的一生与大马哈鱼很是相似。作家的创作,其实也是一个凭借着对故乡气味的回忆,寻找故乡的过程。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在他的小说《静静的顿河》里,也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特别发达的嗅觉。他描写了顿河河水的气味,描写了草原的青草味、干草味、腐草味,还有马匹身上的汗味。顿河的气味,哥萨克草原的气味,其实就是他的故乡的气味。

我喜欢阅读那些有气味的小说。有气味的小说是好的小说。有自己独特气味的小说是最好的小说。马尔克斯小说《百年孤独》中的人物,放出的屁能把花朵熏得枯萎,能够在黑暗的夜晚,凭借着嗅觉,拐弯抹角地找到自己喜欢的女子。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里的一个人物,能嗅到寒冷的气味。其实寒冷是没有气味的,但是福克纳这样写了,我们也并不感到他写得过分,反而感到印象深刻,十分逼真。

在有了录音录像机、互联网的今天,小说的状物写景、描图画色的功能,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你的文笔无论如何优美准确,也写不过摄像机的镜头了。但唯有气味,摄像机还没法子表现出来。但我估计好景不长,因为用不了多久,科学家就会把录味机发明出来。可是录味机只能录下世界上存在的气味,而不能录出不存在的气味。但作家的想象力却可以无中生有。一个作家应该有关于气味的丰富的想象力。一个具有创造力的好作家,在写作时,应该让自己的笔下的人物和景物,放出自己的气味。即便是没有气味的物体,也要借助无所不能的想象力,创作出不存在的气味,创造出不存在的事物。这是我们这个职业永垂不朽的根据。

当然,仅有气味还构不成一部小说。作家在写作时应该调动起全部感觉器官,味觉、视觉、听觉、触觉,或者是其他神奇感觉。这样,小说也许就不再是一堆没有生命力的文字,而是一个有气味、有声音、有温度、有形状、有感情的生命活体。那些伟大作家的虚构作品,之所以让我们感到真实,就在于他们写作时调动了自己的全部感觉,并且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了许多奇异的感觉。这就是我们明明知道人不可能变成甲虫,但我们却被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人变成了甲虫的故事打动的根本原因。

18. 第二自然段画线句子所使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19. 请简要概括第四自然段的论述层次。(6分)

                                                                                     

                                                                                      

20. 尾段画线句子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解释。(6分)

                                                                                     

                                                                                          

作文(70 )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近日,重庆万州公交坠江,十五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消逝。事后查明,乘客刘某因错过下车站点与司机争吵,并攻击正在驾驶的司机,司机还击格挡,导致车辆失控坠江。有人认为,是乘客刘某漠视行车途中不允许侵扰司机这一规则才导致了惨剧的发生。的确,近年来,因无视规则而发生种种意外的事件屡屡发生,对于“规则”你有怎样的认识和理解呢?

要求: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