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 学科教学 >> 语文 >> 浏览信息
诗歌鉴赏五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佚名 | 日期:2010-12-23 9:00:35 ] 字体:[ ]

 

(五)山水田园诗

内容:山水风景、田园生活的描写

特点:清新优美、质朴自然

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感情:对远离尘俗的大自然的喜爱、对悠然自得纯洁质朴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同时对官场仕途的厌恶、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例、阅读下面的山水田园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写出这首诗的艺术手法。这首诗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

 

 

如 梦 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注】“人在武陵微醉”: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边烽不过秦”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六)咏史怀古诗

高考题回顾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金陵晚望                                 金陵图

高蟾                                    韦庄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什么是怀古诗

怀古诗又称怀古咏史诗,它一般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抨击社会现实,或抒发沧桑变化的人生感慨。风格一般雄浑壮阔。

1、咏史怀古诗的类别:

   A、咏古迹   B、怀古人   C、忆古事

古迹——怀想与该古迹有关的人、事

古事——借古讽今   借古伤今

古人——A、借古人自比(相似之处)

        B、与古人对比(相反之处)

2、思想内容:

 A、感慨盛衰(世事)无常      B、感慨国运衰微

C、抒发爱国情怀      D、评价历史是非

E、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抑郁不得志

F、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3、常用手法:

对比,用典故

高考怀古诗常见题型

(一)、从情感角度:“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05年(天津卷)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二)、从手法角度:“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2007湖北 )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三)从综合的角度:从一个角度,写鉴赏性的文字。

(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题目。

赤壁   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  千里长江隘舳舻②。诸葛心中空有汉,  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  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③曹瞒: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1分)

2、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说—事。(2分)

3、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5分)

 

 

 

 

总结

思路把握

一、读懂注解,弄清历史典故。-------作者“怀”什么“古”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

二、结合背景,领会作者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州,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诗情的现实原因。

三、深入分析,体悟作者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交织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我们学过的两首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借古人少年得志、建功立业来抒发自己年华易逝、功业未竟的人生感慨。

“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作者借歌颂和追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来谴责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和苟且偷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的杰作。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孝文帝“夜半前席”,郑重求贤,虚心垂询,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讽刺何其辛辣!

  作者以此寓讽时主,又包含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自怜。感慨何其深沉!

四、总体把握,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对比、用典)
    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六奇已出陈平计,王饵曾闻贾谊言。敢借妄自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的统治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

  在章法上,或作正对比,或侧面烘托等。

总之,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实战演练

1、(2004年青海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 城 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                          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①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结合颔联分析,诗中的“凤去台空”有什么意味?(3分)

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