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 学科教学 >> 语文 >> 浏览信息
记叙文写作指导与训练教案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佚名 | 日期:2010-12-23 9:03:56 ] 字体:[ ]

 

第四高级中学高三作文复习系列教学案

第一编:记叙文写作指导与训练

第一节:命题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命题作文类型

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

  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如:

  请以“熟悉”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2.提示式命题

 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如:

  2008高考江苏省作文题:有些人只是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09北京高考作文题为:

  一首歌中唱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体裁不限。

(二)命题作文类型

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尝试》《肩膀》《他们》《使命》《季节》等等。

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留给明天》《人之常情》《举手投足之间》《好奇心》《带着感动出发》。

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今年花胜去年红》。

(三)命题作文类型

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观点型命题作文

    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今年花胜去年红》《人生处处是考场》《不要轻易说“不”》《在自然中生活》。

2.论题型命题作文

    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如《说》《谈意气》《人之常情》。

3.寓意型命题作文

    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门》《路》《考场》《肩膀》《门,一直开着》《提篮春光看妈妈》《必须跨过这道坎》。

4.关系型命题作文

    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树木· 森林·气候》《一步与一生》。

二、命题作文的审题要求:

高考链接——考点要求:符合题意。

    行文要符合题意,是对一篇文章起码的和居于第一位的要求。既然题目规定了所写文章的内容甚至形式,行文偏离或背离了题意,严格地说,就等于写成了另外的文章,故而评定文章成绩时只能给低分,这样,在行文中的所有努力,所写的文章别的一切优点都变得几乎毫无意义。这就说明,符合题意,是我们在构思行文时首先要考虑和贯彻的要求。

1、准确

2、全面

审题要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即确定内容范围。

三、命题作文之记叙文的审题方法:

(一)析词法

      析词法,就是将题目以词语为单位进行划分,然后对每个词语逐一分析。

      这个分析的过程,就是审题过程,包括词语的轻重范围(例如:喜欢和爱、赡养和抚养,等)、题目的体裁方向(例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记叙文、议论文等)以及分析所产生的一些联想。

“错过”的字典释义为“失去了时机和对象”,这种“时机和对象”一般指主观上可以抓住而未能抓住的。“错过”是人生的教训,在心理上常常出现后悔的情绪反应。因此,文中如果出现学会、选择、把握、放弃错过,那就改变了话题内涵,实际上属于跑题,这是对话题(错过)概念理解不清,导致游离话题甚至出现明显偏差。如“沉淀”与“沉潜”不一样。“沉淀”是比喻凝聚积累。“沉潜”指潜伏或思想感情深沉,不外露或集中精神潜心。

练习:“我想握住你的手”

     你的手:要求写的是的关系;

     :说明还只是一种渴望,还没有实现。这是很关键的一个词语,必须牢牢抓住;

     握手:表示两人的最后结局,渴望中的最后结局,象征和解、求助、鼓励、崇拜等。

审题结束后,可以从不同角度立意。为什么想握住你的手呢?角度可以有很多个。例如:

    1、虽然我和你一直在一起(同班或同桌等),但我误解了你,现在我很想说声对不起,和你握手和好。(记叙文)

    2、你知识渊博,品格高尚,我很崇拜你,很想和你做朋友。(握手)

    3、你曾无微不至关爱我,我却因为年幼不懂事而伤害了你。现在我很后悔很愧疚,想补过,而你却驾鹤而去。我多么想再次握住你的手啊。(写已过世的爷爷奶奶等长辈)

    4、因为误会我们分手了,现在后悔,想和你重新在一起。

    5、你因为客观原因离开我后,我很思念你,很想你重新回到我身边。

(二)添加语素,构成语境。

这种方法主要适合词语式(概念式)的命题作文。例如:《季节》《肩膀》《底线》,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地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例如尝试

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

危险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一次难忘的尝试、……

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

尝试投稿、尝试游泳、尝试自立、……

再如《北京的符号》:

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什么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等;

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是什么”“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

练习1肩膀

“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

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

练习2

      是一个抽象词语,意思是:事情多,忙碌,跟相对。

    立意步骤:

      组词:忙碌(学习忙碌、工作忙碌,等)

      造句:①忙碌是一种学习(生活、工作)的充实。(议论文)

      ②为谁忙碌为谁苦?写父母之爱子女。(记叙文)

练习3“挤”

可以正向立意,指出“挤”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不甘示弱、奋勇争先的精神;而这种“挤”的态度和精神则是时代的需要,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需要,而唯有“挤”人生才能焕发光彩。亦可反向立意,批评我们(一个民族)特别喜欢“挤”的心态,指出这种“挤”其实反映出的是我们(民族)素养上的一种缺陷,等等,给人们(民族)下一剂猛药,唤醒一味盲目去“挤”的人们(民族)。也可辩证立意,既肯定“挤”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可指出“挤”的不足。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些学生谈自己对“挤”的一种富有个性色彩的感悟,如面对“挤”或在“挤”的过程中的一种迷惘,也是符合题意的。

(三)化实为虚 ,化虚为实。

这种方法主要适合寓意型的命题作文,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

如以《春风》为题,也并非要你直接写春天的风,而是要你写像春风一样给人带来温暖和生机的人或事。本体可以是党的政策的鼓舞,可以是师长的教导,可以是同学的帮助等等。如《铺路石》,并不是要你直接写铺路的石子,而是要你写一位像铺路石那样具有“默默无闻,甘做贡献”精神的人物。如《窗口》,不是要你去写窗前所见,而是要写“透过它能看到某个方面的基本情况”的某个地方。我们通常说,某商场是了解某城市市场供销情况的“窗口”,某中学是了解某地中等教育情况的“窗口”,都属这个意思。如“网”联想到“上网、自投罗网、法网、关系网、网开一面、破网而出”。

如:以感动为题,就可把它扩展为“学会感动,美就会充溢你的生活。”以此作为文章的中心。以“永恒”为题,就可把它扩展为瞬间与永恒,消亡与永恒,永恒的价值,永恒的记忆等。“错过”为题扩展成句子:以豁达的态度对待“错过”,错过的仅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你要追求与拥有的是满园的春色;人生短短如白驹过隙,我们不能总是错过,得学会珍惜,其实不是每次错过都是无法避免的无奈,不要轻易沉醉在自欺欺人的超然物外的洒脱,因为有些错过,我们一生都无法承受;如果你错过了,请不要绝望,错过的毕竟只是淡了,远了的暮霭,希望才是亮了,近了的晨光;

练习1肩膀

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

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

如果肩膀虚指,则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比如:

①依靠;②承担责任(身肩重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③团结协作(并肩作战);④基础(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练习2“视野”

“视野”本义指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或眼界,由此可理解它的引申义,“视野”可以是一种见识,一种阅历,一种智慧,它的比喻义可以指人的一种宽广的胸怀、一笔财富,也可以比喻为人生的志向、目标等,由此,我们可以从为什么要开阔视野,开阔视野有什么作用这个角度立意,可有以下题目:“开阔视野,铸就辉煌”,“开拓视野,收获人生”,“开阔视野,发展自我”等。

练习3“底色”

“底色”本义指底子的颜色,比喻意多取其“本性、本色、本原、基本素养”等角度,从选择、坚持、保有、发扬等发面发掘了其内蕴和哲理,“底色”可比喻谦虚、正直、宽容、坚忍等美好品质,也可比喻为理想追求、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等高尚情操。由此,可立意为“慎选人生底色”,“保持真正的自己”,“寻找底色,释放本真”,“打上坚毅的底色”,“生命因坚韧而精彩”,“奋斗不止,为底色添彩”,“守住人生的底色”,“描绘底色,张扬个性”,“鲜花献给甘作底色的人”等等。

练习4

“风景”一词内涵丰富,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包括精神层面上令人感动的人文、社会、历史等场景画面。大如“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杭州西湖、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陵兵马俑,小如一片云朵、一道彩虹、一湾碧溪、一棵苍松、一丛芦苇都是具象意义上的风景。历史上那些光照千古的人物事迹,现实生活中那些勤奋工作、报效祖国的专家学者,那些诚实守信、见义勇为的道德模范,以及互帮互助的同学、和和美美的家庭、田野里耕作的农民、对你伸出援手的陌生人等,都体现出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风尚,都可以看做历史或现实中的风景,这是抽象意义上的风景。 “有我的风景”“留在心底的风景”“最美的风景线”“人间何处无风景”

练习5我想握住你的手

命题中的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

实指时,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

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

虚指时,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

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四)抓关键词,扣住题眼。

高考命题作文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犹如题眼,在审题时,如果我们能通过对题眼细加推敲,透彻理解关键词语的涵义,就不难明确题目的要求和议论的对象,也就能有效地防止离题跑题。

1.在偏正短语的题目中,中心词往往就是写作的对象,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往往体现了题目的特殊要求,它也往往就是题眼。

    我心中的歌,题眼是心中,心中之歌珍藏在主人的心里,构成了主人生命的旋律,所以写出来的一定是一段埋藏在心底的具有感人情怀的事情。

    又如诗意地生活(特别注意字)(07湖南卷),这道题目,正是要考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诗意生活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理想。

《诗意地生活》(理解为动态的行为过程和心理体验)

《诗意的生活》(理解为静态的状况或情景)

2.在动宾短语的题目中,宾语一般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而动词一般是写作的重点所在,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如送你一轮明月

练习:“种植阳光”

解释,“种植”:把植物的种子埋在土里;把植物的幼苗栽到土里。“阳光”:日光、积极开朗且充满青春活力的。按这种解释不可能理解为把阳光种或栽在土里,看来“阳光”这个词得仔细揣摩,认真玩味。从构词的角度来看,本次作文属于一个动宾词组,“种植”是施事者,对象是“阳光”。在行文时一定考虑怎样去种植阳光?为什么需要种植阳光?种植阳光有什么好处?这就关涉到对“阳光”这个词的理解和处理的问题了。 “阳光”可理解为“信心”“健康心态”“笃定信仰”“无私奉献”等。看来,本次作文在行文时不宜写实,要写出“阳光”的象征和比喻义。在谁的的心里种植呢?既可以在他人心里,也可以在自己心里。当下,人类可以上天揽月亦可下海擒鲸,但就是忽视了对人这个宇宙的探索,很多人内心阴霾,需要阳光来驱除黑暗,照亮未来,温暖人心。

3.在主谓短语的题目中,谓语部分常常是写作的重点,它也往往就是题眼。

    我看课外阅读看课外阅读就是题眼,意为对课外阅读的看法。因此,写出来的应该是自己对某种课外阅读现象的探讨,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又如我能07辽宁卷),

考生应从自身出发,选择的内容,而将摆进去,写出文章的力度十分重要。

练习1:“世界因你而精彩”

本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有三个因素世界”“”“精彩,那么哪个是审题立意的中心呢?句子主干是世界精彩,状语是因你,我们说题目的重心往往在的部分,也就是说审题立意的重心在因你上,认真审题后发现,这里的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既可以指某个人,也可以指一个群体。行文的重点应是,如我的人生(世界)因母亲(你)而精彩,社会(世界)因你(助认为乐者、富有爱心者、默默耕耘者)而精彩,我的世界因你(李白、苏轼、李清照等)而精彩等。从以上几个立意来看,文章的出彩点在于这个的部分上。这就是作文审题的明确重心法

练习2

(五)把握内涵,梳理关系

这种方法主要适合关系型命题作文,在审题时,必须要关联两个方面,否则就会偏题。

1.对立统一关系 :(无此无彼式

不能只顾及其对立面,更要分析其不可分割的另一面,我们要顾及到两方。

“自由与纪律”

2.是非取舍关系:(有此无彼式)不是只要,不分析,而是扬,辟,正确认识、对待、处理其人或其事。 

“偏见与关爱”

3.并非绝对关系:(有此未必有彼式)不能走向绝对化,造成观点走向极端,经不起推敲 

“痛苦与成功”

4.并列共存关系: (有此有彼式
可能是由于此的存在影响着彼的存在 ;也有可能是平列的两个优点

“谦虚与表现”

5.条件关系: (有此就有彼式
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条件关系,也有可能几个要素间互为条件。

立业与做人

练习1:“平凡与伟大”

对立统一;没有平凡,也就没有伟大;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于平凡;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练习2:“向前看与向钱看”

是非取舍;则要理解为“要一切向前看,决不能一切向钱看”。

练习3名师与高徒

并非绝对型;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练习4自信、自满、自负

是非取舍关系。我们可以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

练习5成人与成才

并列共存型;既要成人,也要成才。

练习6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练习7冷与热

从不同层面去解读,那么其关系类型也就会随之变化

若从待人态度冷漠与热情的角度,其关系就是典型的是非取舍关系;若从处事的冷静与待人待事的热情上看,其关系就成了相容并存关系;若从一般意义的天气温度或对人爱憎感情的角度理解,其关系则又成了对立统一关系。另外,针对这个话题要素的本义和比喻义,其关系又可衍生出肉体的冷(热)与心理的热(冷)、过程忍辱负重甘受清贫的冷与结果成就斐然声名鹊起的热……

练习8:“寂寞·成才”

审题有两个要点:一是多概念,二是概念间构成一定关系。与之相对应,这类题容易出现的错误也有两种:一是误将多概念当作单概念。作文要求以“寂寞·成才”为话题,如果只谈了“寂寞”,不理睬“成才”,就把多概念话题作文当成了单概念话题作文,高考中一般只能评为三类;二是弄错关系,违背材料主旨。例如有的同学题目是《寂寞未必成才》,反弹琵琶,认为“寂寞未必成才”,“灵感才是发现真理的必要条件”,虽然敢于求新求异,精神可嘉,但观点不当,既弄错了话题之间的关系,也违背了材料的主旨。“寂寞·成才”构成条件关系:只有甘于寂寞、抵抗住世俗中种种诱惑,才有可能成才。因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一个人要成才就必须全身心地高度专注地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之中,而人生短暂,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而如果不甘于寂寞,沉溺于消遣之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作保证,就只能成为庸人。这既是材料的主旨,也是话题的两个概念所暗含的关系。

练习9:“过程与结果”

这是关系型的话题,应该侧重于谈二者之间的关系,话题过程与结果是因果关系或者承接关系。在生命中,过程往往决定着结果,当然,也有极少数例外情况。一般说来,只有经历过痛苦的磨练过程,才能得到美丽的结果,获得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达到人生更美好的境界。

    至于过程结果哪一个更重要,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立意举例

1、做任何事都需要一个过程

2、没有过程就不会有结果

3、过程需要计划、调整和完善

4、过程是一种苦涩的历练

5、享受过程带来的乐趣

6、结果可以看到,过程往往不为人所知

7、结果也许不是预期的

8、偏重结果会导致急功近利

9、过程和结果都很重要

命题作文之记叙文审题立意小结

添加语素,构成语境。

化实为虚 ,化虚为实。

抓关键词,扣住题眼。

把握内涵,梳理关系。

注意:在具体实践中,以上四种方法有时要综合运用,这里只是为了方便解说,才把它们分割开来,希望同学们认真领会,灵活运用。

课内练习:绿色生活

 绿色生活是已被公众约定的专用词汇。三个重要内涵里,自然是关键。在涉及精神层面时,要特别注意顺乎自然

1.关于生活

   1生活是中心词,是写作的基本指向。(2生活的基本义是人的活动,与动物的生命活动有区别。

   3生活的词性和意义层面。

2.关于绿色

   1)比喻意义

   2)理念涵义

   3)时代含义

3 .关于绿色生活

     1)生活方式:自然、环保、节俭、健康。

   2)精神层面:道法自然(道家)或天人合一(儒家)。

   3)写作难点:①人人有话说,如何才能说有意义的话。②大家都知道是真情,如何说出个性化的真道理。③偌大的命题,如何精巧地切入和表现。④谨防 浅薄平庸

   4)文体可以是记叙文、议论文,也可以是说明文。

题目可理解为绿色的生活绿色地生活
写作重点——“绿色(也不可偏离中心语生活
要准确理解把握并深入挖掘绿色的含义

绿色”——植物的颜色——“生命和希望

绿色生活”——生机勃勃,充满激情,进步成长的生活;

 绿色”——符合环保要求,无公害、无污染

绿色生活”——低碳、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生活

 绿色”——“健康

绿色生活”——健康生活,

 绿色”——“准许行动的意思

绿色生活即公德、社会所允准的生活;

大处着眼,可以写得深刻开阔;
小处落笔,可以写得细腻感人。

对于“发现”一词,《现代汉语小词典》这样解释:(1)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2)发觉。

     纵观历史,历史的车轮在“发现”中前行,历史的书页在“发现”中翻动;放眼人生,人生的精彩离不开“发现”之花的装点,离不开“发现”之水的浇灌。发现,是历史之河中永远跃动的一个音符,是人生之途中亮丽夺目的风景……发现,是我们生命中的关键词。

     对于“发现”,你有何感悟与看法?请以“发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立意自定,不要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