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 学科教学 >> 语文 >> 浏览信息
苏教版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案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高一语文 | 日期:2018-10-31 18:07:43 ] 字体:[ ]

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课时】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一提到深秋,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秋天的萧瑟。

如战国楚•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自古逢秋悲寂寥,如被尊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但也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唐刘禹锡《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作者另辟蹊径,一反文人悲秋的伤感情调,赞秋气、吟秋色,唤起人们冲破云霄凌空直上的勇气;更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多少年后,有位诗人在长沙奏出了同样的一首秋之壮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让我们走进诗人的内部世界,领悟他对秋的所思、所想,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二、自主学习

1、了解时代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正值国内第一次大革命爆发的前夜,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1925年10月,他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战斗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诗篇。“诗言志。”词是抒情性很强的文体。作者用词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的秋色和形势的强烈感受,抒发了革命的抱负和豪情。

2、词的有关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按照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标题。

3、学生欣赏朗诵,注意正字音,并自读上阕,理解重点字词,教师点拨

①[寒秋]即深秋,秋深已有寒意。

②[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万,表示很多。

③[红遍]指岳麓山区枫林茂密,秋来经霜,山山变红。

④[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变红,像染过一样。

⑤[漫江]满江。

⑥[碧透]江水碧绿,清澈见底。透,极,与“遍”互文,都是副词。

⑦[百舸]许多船。舸,大船。

⑧[争流]争着行驶。

⑨[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⑩[翔]本指鸟盘旋地飞,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11)[浅底]水清澈见底,显得浅,不是真的浅。

(12)[万类]万物。

(13)[霜天]秋天。

(14)[竞]争着。

(15)[怅]原意是失意,这时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

(16)[廖廊]指宇宙的广阔。

(17)[主]主宰。

(18)[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这里指盛衰。

三、设置问题

1、“立”字之前加个“独”字起什么作用?诗人“立”在何时、何地?

2、“看”字,总领几句?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秋色图?

3、作者为什么能够把这幅图画写得这样出色?

4、“怅”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富有表现力?“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的“问”字值得玩味。诗人为什么要“问”?从“问”中表现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问题精讲

1、“立”字之前加个“独”字起什么作用?诗人“立”在何时、何地?

明确:“立”字之前加副词“独”字,点明诗人一人独游,为下面追忆和抒发感慨做好铺垫。“寒秋”两字表明独游的时间。“寒秋”,即深秋。秋深有寒意,故名“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八字,点明独游的地点和特定的环境。以上十二个字,把诗人独立顾盼,意气昂扬的形象烘托如画,并为全词奠定豪迈风格的基调。

2、“看万山红遍”这个“看”字,总领几句?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秋色图?

明确:共七句。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等四个方面分别进行描绘。

在教师引导点拨下,逐层鉴赏、体味:

首先,看到的是山色:“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表示多。这里的群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以及附近的许多山峰。“红遍”二字,既写出色彩艳丽,境界开阔,又与“寒秋”二字呼应起来。“层林尽染”四字,点明经过多次霜打,所有的树林都变(“染”)成红色。这四字,对上句“万山红遍”来说,有强调、渲染的作用。

其次,看到的是江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江”,指湘江。湘江即使到了深秋,水势仍然很盛,用一个“漫”(满)字来写它,可以说是恰到好处。湘江水质好,到了深秋更加清净。“碧透”二字如实地描绘了湘江之水澄碧、清澈见底的特征。“碧”,与上文“遍”为互文,都是副词,含有“极”的意思。如果说“漫江碧透”是静景,那么“百舸争流”便是动景。百舸:船很多。争流:争着行驶。一个“争”字,把湘江上千帆竞发的壮观场面写了出来。

再次,抬头,看到天空:“鹰击长空”;俯首,看到水底:“鱼翔浅底”。长空:广阔的天空。一个“击”字,把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的情景写活了。浅底:水清能见到河底,故显得浅。翔,一般用于指称鸟的动作,这里借用它来描绘鱼在水中游动的动作,非常生动,这天上、水中两幅画都是所谓动景。前者属于远景,后者为近景,远近结合,相映成趣。

“万类霜天竞自由”句,则是对以上山、树、水、船、鹰、鱼等事物精神风貌的概括。万类:万物。霜天:习惯指秋天。这句话意思是说,世界万物,在寒秋严霜下仍然蓬蓬勃勃,奋发自强。这句诗暗喻了当时的大好革命形势。诗是靠形象思维表达思想感情的,一般都不直说。

 

归纳:这七句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秋色图。这幅图画,有近景,也有远景;有静景,也有动景。它巧妙地做到远近结合,动静相宜。

3、作者为什么能够把这幅图画写得这样出色?

明确:一方面选择的景物富有典型性,如山林、江水、雄鹰、游鱼都是湘江地区最有特色的景物。一方面贴切地写出这些景物的主要特征,如写山林,突出“红”字;写江水,突出“碧”字;写鹰,用“击”字;写鱼,用“翔”字。

4(1)“怅”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富有表现力?

明确:怅:不如意。这里含有慨叹的意思。寥廓:指宇宙的辽阔无边。“怅”字准确地描述了诗人当时特定的心态。面对广阔无垠,一派生机蓬勃的大千世界,诗人的心里油然升起“怅”的思绪。

2)“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的“问”字值得玩味。诗人为什么要“问”?从“问”中表现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人发问,是激情的推动和理性思考的必然结果。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可能不激起思绪万端。诗人,也是个哲学家。他正在作哲学的沉思。从这发问中表现出诗人感情的热烈和思想的深邃。联系下阕更能看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五、当堂训练

1、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1)“漫江”的意思是___________

“霜天”即___________

2)总领下文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3、下列句子不是具体描写深秋景物的一项是(   )

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C.漫江碧透

D.万类霜天竞自由

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开头三句就点明了时令、地点、特定的情景,突出了词人卓然独立、深沉思索的形象。

B.词中描写了大自然一切生物在深秋争相蓬勃发展,过着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C.上阕一个“看”字引领了从“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天的各种景色。

D.“独立寒秋”中的“寒秋”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的秋天,也暗指当时的政治气候,含义深刻。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巩固导入

检查上阕的背诵,由上阕最后的问引出下阕的回答从而引入对下阕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

听录音朗读下阕,疏通生字词

①[百侣]很多的伴侣。这里指战友。

②[峥嵘]原是形容山势高峻,这里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

③[稠]多

④[恰]正当,正值。

⑤[意气]①意志和气概;意气风发,文中即此意。

⑥[挥斥]奔放。

⑦[遒]强劲有力。

⑧[指点]这里是评论的意思。

⑨。[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⑩。[粪土]用作动词,视……如粪土。

(11)[万户侯]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万户,指诸侯封地内的户口,他们要向受封者交租税,为他们服劳役。这里指大军阀,大官僚。

(12)[遏]阻止。

三、设置问题

1、“携”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它在全词结构中起了什么作用?

2、“忆”字总领几句?它们表现了哪些内容?

3、先说一说最后三句的大概意思。然后回答:这一设问句与上阕末尾的设问句有什么内在联系?

4、共同讨论、归纳本诗的主题

四、问题精讲

1、“携”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它在全词结构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携:携手。在这里是“亲切友好地”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许多青年战友一起到这里聚会、游览,抒发革命豪情,畅想美好的未来,研究对敌斗争的策略。“携”字生动地表现了革命战友亲密无间的关系,也为下面回忆往昔战斗岁月做好了铺垫。用了一个“携”字,很自然地从上阕转入下阕。

2、“忆”字总领几句?它们表现了哪些内容?

明确:总领八句。这八句,主要表现当时的时代特点,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豪情壮志。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句,画出了时代特征。往、昔:同义反复,都是指过去。对过去的岁月,诗人用“峥嵘”一词来形容可谓绝妙。峥嵘:形容山势高峻。这里指风云变幻,激烈斗争的生活。湖南青年赶走军阀赵恒惕一事便可见当时的岁月确实“峥嵘”。一个“稠”字,表明这样激烈的斗争是经常性的。

对革命青年战斗生活的回忆,写得层次分明:

1层:“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恰:正当。“恰同学少年”五字,点明这群革命者的相互关系以及年龄特征。风华正茂:风采焕发,才华横溢。这四字描绘了他们特有的气质、秉赋。

2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描绘青年们的精神状态。他们意气奔放,奋发有为。挥斥:奔放。遒:本意为强劲有力,引申为奋发有为,百折不挠。

3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三句描写同学们的战斗行动。他们评论国家大事,用文章批评污浊的事物,赞美美善的事物。“粪土当年万户侯”,表现了对当时大官僚、大军阀的蔑视。

归纳:以上八句写出了“忆”的具体内容。从几个侧面表现了青年们的战斗生活,也抒发了诗人的革命情怀。

3、先说一说最后三句的大概意思。然后回答:这一设问句与上阕末尾的设问句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这三句的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这一设问句,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这一设问句再次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4、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本诗的主题。

明确:这首词,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革命青年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五、当堂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百舸(gě)      橘(jǘ)子洲    湘江(xiāng)    遒劲(qiú)

B.惆怅(chàng)   寥(liáo)廓    苍茫(chāng)    携来(xié)     

C.漫江(màn)     挥斥(chì)     峥嵘(zēng )    百侣(lǚ)

D.稠(chóu)密    辟谣(pì )      遏(è)制       沉浮(chén)

2、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上阕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B.上阕“怅寥廓”三句提出谁来主宰当时革命命运的问题,目的是对国民党右派阴谋夺权的行为予以重击。

C.下阕用“携”“忆”两句过渡,由描绘旧地重游,转入对革命者早期生活的回忆,而一个“忆”字引起了后面八句诗的铺叙。

D.最后“曾记否”以下三句,同上阕一样,是以设问句结尾,但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表示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的大任。

3、下列对这首词写法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情景交融。词人的心情是惆怅而激昂的,写长沙深秋景致,毫无一般旧诗歌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

B.对比手法的运用。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是动作的对比。

C.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出鹰的矫健飞腾;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

D.本首词上阕集中写景,下阕主要通过叙事来抒情,情中显志。

4、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1)“万户侯”本义是_________,这里指_________。

2)“粪土”的意思是_________,用法是_________。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1)“中流”的意思是___________

“遏”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记”领起的下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