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 学科教学 >> 美术 >> 浏览信息
连环画的形成与教育意义
[来源:人民美术出版社 | 作者:吴小燕 | 日期:2018-10-9 14:06:15 ] 字体:[ ]

    连环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不仅集故事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成为一门独立画科,更是在教学和小学生绘画学习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学生通过了解连环画及其创作过程,可以认识连环画的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以及其独有的文图配合方式;尝试运用多种表现形式,结合想象力,描绘事物、表达情感,提升学生的造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连环画逐渐成为独立画种

   连环画从春秋战国萌芽,发展到清末,出现了具有现代流行样式的连环画,连环画发展进入了相对成熟的阶段。石印技术的发展让图画的印刷更为方便,连环画这一形式也受到了更大的推广。1884年,《点石斋画报》上发表了一些表现时事新闻的连环画,如记录朝鲜东学党事变的连环画共10幅,描述了事变发生到结束的过程,开创了连环画与时事新闻相结合的先河。

    1899年,上海文益书局出版了石印的《〈三国志演义〉全图》,这是第一部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现文学原著内容的作品。

民国时期,连环画开始迅速发展,在图文结合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画幅之间的连续性和关联性,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很快成为深受民众特别是少年儿童喜爱的读物。不过,当时对这种读物没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在上海叫图画书,在两广地区叫公仔书,北方则称其为小人书

    20世纪20年代,上海世界书局先后出版了《西游记》《三国志》《水浒传》《说岳》《封神榜》等长篇连环画。这种大型的套书在当时十分少见。图书封面上印有连环图画字样,还特别标出男女老幼,娱乐大观,说明受众范围广泛,加之作者是陈丹旭等当时的名画家,画面工整细致,因而在读者心中的地位更加重要。这套书的成功使得连环图画这一新概念很快流行起来。人们于是把这种图文结合、绘有连续性图画的读物统称为连环图画20世纪50年代初期又改称为连环画,一直沿用至今。

    连环画与美术教育

连环画作为文学与绘画相结合的产物,表现形式和题材十分广泛,包罗万象。虽然连环画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图文结合,但它区别于中国画中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形式,也区别于图书中的插图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而存在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中加入连环画内容,对于全方面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方面,学生在学习创作连环画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把画面上所需要的各种艺术形象合理地安排在一定的绘画空间内,既要满足内容的表达,又要符合一定构图原则,还要选取适合的表现形式,以求更好地突出主题思想。连环画的这一综合性特征,使得它在训练绘画技巧、构图能力、空间想象力、叙事能力,甚至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比单幅绘画更具优势,对于老师和学生而言,也是更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通过阅读优秀的连环画作品,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经典名著、革命故事、名人轶事等丰富内容,还能通过连环画这一独特表现形式直观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趣味,提高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本文改编自《中国中小学美术》2018年第4欧云波《从帛画到“小人书 ——浅谈连环画的发展及其与美术教育的关系”》